“精干小分队” 跟着节目组的指引往老街区走,青石板路被晨光晒得暖融融的,两侧老房子的木窗棂上挂着褪色的蓝布帘,风一吹,帘角晃荡着,偶尔能听见巷子里传来的豫剧唱段,带着浓浓的河南韵味。陈贺一路都在自吹自擂,手还不自觉地在身侧打着拍子,脑袋跟着哼唱的调子一点一点:“我跟你们说,我小时候唱《拔萝卜》拿过幼儿园儿歌比赛一等奖,那评委都说我‘嗓子亮,有天赋’!豫剧跟儿歌不都讲究个调子亮吗?等会儿我一开口,保准让老师眼前一亮,说不定还能收我当关门弟子!”
王祖蓝往旁边躲了躲,故意夸张地捂紧耳朵,还皱着眉摇头:“你可别祸害豫剧了!上次在酒店 KTV 唱《青藏高原》,高音没上去不说,扯着嗓子喊那两下,直接把火警报警器给引响了,整栋楼的人都穿着睡衣跑出来看,你忘了?最后酒店经理还来问我们是不是‘嗓子着火’了!” 陈贺脸一红,梗着脖子反驳:“那是酒店设备太敏感!跟我嗓子没关系!这次有专业老师指导,我肯定能唱得比常大师…… 呃,比常大师的徒弟还好!” 郑凯笑着拍他肩膀:“行,我们等着看你‘豫剧名角’的风采,要是唱得好,我给你当专属伴奏 —— 用嘴打节拍!” 李煜白和宋玉琪跟在后面,听着几人的拌嘴,忍不住相视一笑,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拐过一个挂满红灯笼的拐角,就看见巷尾墙根下坐着位穿蓝布衫的老爷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深色木簪别着,手里抱着一把油光锃亮的板胡,琴杆上还刻着细密的花纹。收音机里正放着常香玉大师的《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的唱词清亮婉转,老爷子跟着调子轻轻晃头,手指还在板胡弦上跟着比划,那股子投入劲儿,让几人都不自觉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他。
宋玉琪率先走上前,声音软乎乎的,像裹了层棉花:“爷爷您好,我们是《跑男》节目组的,想跟您学段豫剧,您方便教教我们吗?我们学得可快了!” 老爷子关掉收音机,放下板胡,眯着眼睛打量几人,目光在陈贺圆乎乎的脸上停了几秒,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小伙子脸圆圆的,看着就喜庆,像个会唱的,你先来试试?我听听你的‘亮嗓子’!”
陈贺立刻挺胸收腹,清了清嗓子,还特意理了理衣角,对着老爷子恭恭敬敬鞠了一躬,那模样,活像要登台表演似的:“那我就献丑了!您可得多指点!” 老爷子拿起板胡,指尖在弦上轻轻拨了两下,调试好音准,拉出一串清亮的调子:“来,跟着我起的调,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注意咬字要重,调子得往上扬,像咱们河南的豫剧,得有股子冲劲儿!”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陈贺跟着开口,可刚唱完半句,旁边的郑凯就 “噗” 地笑出了声,还差点呛到自己 —— 陈贺把豫剧的醇厚唱腔唱成了流行歌的轻快调子,尾音还不自觉拐了个大弯,板胡的旋律都被他带得跑偏,活像 “跑调版豫剧串烧”。老爷子也乐了,放下板胡摆摆手,眼里满是笑意:“小伙子,你这不是豫剧,是‘豫式 rap’啊!咬字太轻,调子也飘,得沉下来,像咱们河南的馒头似的,得有劲儿,不能像似的软乎乎!”
陈贺脸涨得通红,像煮熟的螃蟹,赶紧把李煜白推上前,还不忘找补:“小白比我会唱!他小时候跟着奶奶听过不少豫剧,奶奶还是豫剧票友呢!让他来,他肯定行!” 李煜白本想推辞,可看着老爷子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队友们鼓励的目光,只好点点头,走到老爷子面前:“爷爷,我试试,要是唱得不好,您别笑话我。”
老爷子重新拿起板胡,这次起的调更缓,还特意放慢了节奏,怕李煜白跟不上:“慢慢来,别着急,先跟着哼调子,找着感觉再说。” 李煜白闭上眼睛,回忆着小时候奶奶坐在院子里哼戏的模样,奶奶总说 “豫剧得用心唱,才能唱出味儿”。等板胡的调子响起,他轻轻开口:“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没想到调子竟抓得格外准,咬字清晰有力,尾音的转音也带着豫剧特有的韵味,连老爷子都忍不住跟着点头,手指还在腿上轻轻打着拍子。
“不错不错!” 老爷子放下板胡,拍了拍手,语气里满是赞赏,“这小伙子有底子,耳朵尖,能抓住调子,再练练身段,就更像模像样了!比刚才那‘豫式 rap’强多了!” 王祖蓝凑过来,拍了拍李煜白的肩膀,还故意压低声音调侃:“可以啊小白,没想到还是个‘隐藏豫剧票友’,藏得够深啊!是不是怕抢了陈贺的‘风头’,才不早说?” 李煜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挠了挠头:“就是小时候听得多,记了点调子,算不上会唱,跟爷爷比差远了。”
就在几人围着老爷子讨论唱腔时,巷口传来一阵喧闹声,“雷霆突击队” 的几人走了过来。邓朝一看见老爷子和板胡,眼睛瞬间亮了,撸起袖子就凑过来,还摆出一副 “专业” 的样子:“老爷子,您也在教豫剧啊?正好!我们队也想学,我跟您说,我可是‘跑男歌王’,上次唱《王妃》,全场都欢呼!豫剧肯定也不在话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