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地铁站高大的玻璃幕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晓梦提前半小时来到休息室,仔细检查着为新员工准备的培训材料。今天,班组将补充两名刚从职高毕业的实习安检员,这是站里为缓解人手短缺采取的措施。
“听说今天要来新人?”张姐一边整理制服一边问道。
林晓梦点点头,将两份装订整齐的培训手册放在桌上:“是的,两位都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学过安检相关课程。”
“希望这次的新人能坚持久一点。”小王插嘴道,“上个月来的那个小刘,干了不到两周就辞职了,说是受不了乘客的气。”
林晓梦没有接话,但她理解小王的意思。安检员流动率一直很高,新人往往因为承受不住工作压力而选择离开。这次,她希望能改变这个局面。
九点整,人事部的同事带着两个年轻人走进了休息室。走在前面的男孩个子高高,脸上还带着校园里的青涩;后面的女孩扎着简单的马尾辫,眼神中既有紧张又有期待。
“这是林晓梦班长,接下来由她负责你们的岗前培训和上岗引导。”人事部同事介绍道。
“班长好!”两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打招呼,声音中透着拘谨。
林晓梦微笑着请他们坐下:“不用这么紧张,叫我晓梦就好。首先欢迎你们加入长浏地铁站安检班组。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高个子男孩率先开口:“我叫林俊,大家都叫我小林。今年刚从市职高安检专业毕业。”
“我叫张雨,可以叫我小张。”女孩接着说,“我和小林是同学,我们是一个班的。”
林晓梦看着两张年轻的面孔,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自己——同样是刚从职高毕业,同样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忐忑踏入这个地铁站。时光飞逝,如今她已从那个需要人指导的新人,变成了指导新人的班长。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林晓梦将培训手册递给他们,“培训期间,我会全程指导你们。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我,不要不好意思。”
她带着两位新人熟悉安检区域,讲解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小林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小张则默默记着笔记,眼神专注。
“安检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林晓梦站在安检机前,严肃地说,“我们的每一个判断,都关系到整列车乘客的安全。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上午的培训以理论为主,林晓梦详细讲解了常见违禁品的识别方法、安检设备的操作规范以及应急处置流程。让她欣慰的是,两位新人都表现出良好的专业基础,对安检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
然而,下午的实操培训就没那么顺利了。
“小林,手持金属探测器要平稳移动,不能太快。”林晓梦示范着正确的动作,“像这样,保持匀速,确保每个部位都能被检测到。”
小林尝试了几次,但动作仍然显得生硬。当他为扮演乘客的小王进行检查时,金属探测器不小心碰到了小王的皮带扣,发出刺耳的响声。
“对不起,对不起!”小林连忙道歉,脸上涨得通红。
“没关系,新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林晓梦安慰道,“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学习。记住,操作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能太远影响检测效果,也不能太近碰到乘客身体。”
另一边,小张在操作安检机时也遇到了困难。她在判断X光图像时显得犹豫不决,多次将普通的电子产品误判为可疑物品。
“你看,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结构是有规律的,电池、主板、散热器都有固定的形态。”林晓梦耐心地指着屏幕,“而可疑物品通常会有不规则的形状或密度。多观察,慢慢就能找到感觉。”
培训的第三天,林晓梦安排两位新人到安检口观摩学习。她特意选择了客流量相对较少的时段,让他们能够近距离观察老员工的工作方式。
“注意看张姐是如何与乘客沟通的。”林晓梦小声提示,“她语气礼貌但坚定,解释清楚但不会过于冗长。”
正说着,一位中年男性乘客提着一个大号运动包走了过来。张姐微笑着示意他将包放入安检机。
“先生,您的包里有液体物品,需要开包检查。”张姐看着屏幕说。
乘客不耐烦地打开包:“就是一瓶水,有什么好查的?”
“按照规定,我们需要检查液体物品。”张姐平静地说,“请您理解,这是为了所有乘客的安全。”
乘客嘟囔着拿出水瓶,张姐熟练地进行了检查,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看到吗?”林晓梦转向两位新人,“面对乘客的不理解,我们要保持耐心和专业。既不能妥协安全标准,也要尽可能提高效率,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张则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
然而,真正的考验总是在意料之外到来。培训的第五天,早高峰时段,3号安检口前排起了长队。一名情绪激动的女乘客突然大声嚷嚷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