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冰晶的逆袭·险胜的毫厘
评委席上的空气仿佛被烤肉的余温凝固了。那股裹挟着焦香与油脂的浓烈气息,如同厚重的油彩,霸道地涂抹在每个人的味蕾上,留下灼热而深刻的印记。当三位评委的目光终于从水户郁魅那盘依旧蒸腾着热气、油星还在微微跳动的烤肉上移开时,他们的眼神里难免带着几分复杂的审视——像是刚从一场盛大的烟火秀中走出,突然要面对一汪平静的湖水。
李浩的料理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青花瓷盘里,素净得近乎“寡淡”。盘沿点缀着几缕翠绿的莴笋丝,上面撒着细碎的金黄葱油,像初春刚冒头的嫩草沾着晨露,散发出若有似无的植物清香。盘子中央,三十余片水晶肴肉叠放得整整齐齐,每一片都薄如蝶翼,近乎透明,在顶灯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琥珀色光泽,仿佛是时光凝结而成的冰晶,将阳光的碎片温柔地锁在里面。旁边的冰碟里,嫣红的梅子酱透着丝丝凉意,碟壁上凝结的细小白雾,让人看一眼都觉得舌尖沁凉。
这与水户郁魅那盘充满原始张力的烤肉形成了极致的反差——那边是火焰、焦香、滚烫的肉汁,是能听到油脂“滋滋”作响的喧嚣;这边却是冰、润、沉静,连香气都收敛起锋芒,像怕惊扰了谁似的,只在鼻尖轻轻萦绕。
“哼,用这种凉冰冰的东西,对抗和牛的炙烤?”格林讲师皱了皱眉,他本就偏爱浓烈的风味,此刻舌尖还残留着烤肉的灼热,看着那盘“安静”的肴肉,语气里难免带着几分不以为然。但作为评审的职业素养让他压下了偏见,拿起了筷子。
竹筷轻触肴肉表面的瞬间,一丝细微的凉意便顺着木质传来,像触摸到了初春解冻的溪流。他轻轻一挑,肉片便在筷子上微微颤动,带着Q弹的弹性,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筷尖溜走。格林讲师蘸了少许梅子酱——那酱汁刚碰到筷子,就传来“沁”的一声轻响,像是冰遇到了暖。他小心翼翼地将肉片送入口中。
第一重触感,是冰凉。
那股温度来得恰到好处,既不是冰碴子般的刺骨,也不是室温下的平淡,而是像夏日午后掠过湖面的第一缕清风,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瞬间拂过被烤肉余热烘烤得有些麻木的舌尖。舌尖的味蕾仿佛被这股凉意唤醒,之前被压制的敏感度开始一点点复苏。肉冻的质地Q弹爽滑,带着一种奇妙的韧性,在唇齿间轻轻滑动,像一块被体温渐渐焐热的玉。
紧接着,是第二重味道的绽放。
随着口腔的温度缓慢传递,冰凉的肉冻开始温柔地融化。就在这融化的过程中,一股浓缩到极致的醇厚咸鲜味,如同被尘封多年的佳酿终于启封,不急不躁地在口腔中弥漫开来。那是猪蹄髈的胶原蛋白经过六小时恒温慢炖后,与猪肉本身的精华深度融合的味道——深邃、圆润,带着难以言喻的层次感。它不像烤肉的风味那样直白而猛烈,而是如同温水煮茶,水汽氤氲间,茶香慢慢渗透,从舌尖到舌根,层层递进,每一秒都有新的滋味在苏醒。
仔细品味,能清晰分辨出其中瘦肉的丝缕分明——那是被慢炖得酥烂却不失纤维感的肉质,带来扎实而满足的肉感;而肥肉的部分早已在漫长的炖煮中化去了油腻,只留下丰腴的脂香,与肉冻的滑嫩融为一体,香而不腻,醇而不厚,像一层薄薄的丝绸,温柔地包裹着味蕾。
然后,是第三重的救赎。
就在那股醇厚的味道攀升至顶峰,味蕾即将被这浓郁的咸鲜包裹得有些饱和时,梅子酱那恰到好处的酸冽感如同点睛之笔,猛地窜了出来。那不是未经驯服的尖锐酸意,而是带着青梅果香的、清新的酸,像雨后初晴的阳光,瞬间激活了被浓烈肉味暂时蒙蔽的味蕾细胞。唾液不受控制地开始分泌,带来强烈的生津感,仿佛干涸的河床突然涌入清泉。
格林讲师下意识地夹起旁边一筷莴笋丝。清脆的“咔嚓”声在口腔中响起,带着葱油的独特香气——那是葱白炸至金黄后逼出的醇厚,混着莴笋本身的植物清香,清爽得如同在厚重的交响乐中突然插入了一段轻快的短笛。莴笋的脆嫩、葱油的鲜香,与梅子酱的酸冽、肴肉的醇厚形成了绝妙的呼应,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元素都恰到好处地踩在节拍上,彻底清除了口腔中所有的负担感,只留下无比的舒畅与通透。
格林讲师的眉头不知不觉间舒展开了。他原本紧锁的下颌线变得柔和,眼神也从最初的怀疑转为专注,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享受。他又夹起一片肴肉,这次没有蘸梅子酱,直接送入口中——纯粹的肉香更加清晰,咸鲜中带着淡淡的香料底味,是八角、桂皮与肉香融合后的深邃。他再配上一筷莴笋丝,那种清爽与醇厚的碰撞,让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中村讲师也在细细品尝。她的动作更慢,每一口都咀嚼许久,像是在解析一道复杂的公式。但她微微上扬的嘴角,和时不时点头的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