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飨祭启幕——主持人的舞台
清晨九点的阳光,像融化的黄金般泼洒在远月学园祭典园区的中央广场。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上,鎏金装饰的栏杆反射着耀眼的光,台下早已挤满了人——穿着校服的远月学生、举着摄像机的媒体记者、推着婴儿车的家庭游客,甚至还有几位鬓角染霜的老牌料理人,正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舞台背景板上那行烫金大字:“第58届远月学园月飨祭”。
突然,全场的灯光暗了下来。唯有一束追光刺破昏暗,精准地落在舞台中央——那里站着一位身着午夜蓝燕尾服的主持人,熨帖的衣料衬得他身形挺拔,左手无名指上的银戒随着手势轻晃,麦克风在他手中仿佛不是工具,而是指挥棒。
“各位来宾,各位远月的同学们,早上好!”他的声音透过遍布园区的音响系统传出,带着恰到好处的共鸣,既清晰得能穿透喧嚣,又温柔得像在耳边低语,“欢迎来到这场让全日本料理界屏息以待的盛宴——远月学园月飨祭,此刻,正式拉开帷幕!”
话音刚落,舞台两侧的礼炮骤然炸开,数千片金箔带着彩屑腾空而起,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带。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兴奋地踮脚尖叫,举着“幸平创真加油”“绘里奈大人必胜”的应援牌来回挥舞,连空气中漂浮的香气——黄油的甜、酱油的咸、炭火的焦——似乎都跟着节奏沸腾起来。
主持人微笑着等待掌声渐歇,抬手示意身后的巨幅LED屏。屏幕瞬间亮起,先浮现出远月学园的校徽,随即化作一张动态地图,45万平方米的祭典园区在画面上徐徐展开,像一幅活过来的《清明上河图》。
“请允许我再次强调,”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庄重,“月飨祭从不是普通的校园活动。对游客而言,这里是五天不打烊的美食天堂;但对在场的每一位远月学子——”屏幕上突然闪过几个镜头:有人在后厨挥汗如雨,有人在摊位前鞠躬迎客,有人对着营业额报表皱眉——“这里,是用刀工与火候较量的战场,是用味觉与创意证明自己的舞台。”
他走到舞台边缘,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年轻而紧张的面孔,嘴角扬起一抹理解的笑意:“本届祭典延续传统,划分为三大核心区域,每一处都有独特的规则与挑战。先让我们聚焦——”
“主要大道区!”他话音刚落,屏幕上的红色区域立刻闪烁起来,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画面切换成熙熙攘攘的人流。“这片贯穿园区南北的长廊,是月飨祭的‘心脏’!328顶帐篷沿着石板路排开,像一串彩色的珠链。这里没有门槛,却藏着最残酷的竞争——日均人流量突破15万,每平方米每小时要接待3.7位客人!”
屏幕上弹出一组数据:“去年,有27家店铺因在这里排不上号而提前闭店,也有像幸平创真这样的黑马,从倒数逆袭到前三。这里主打‘梅券’消费,一份料理多在500到1500日元之间,学生党能敞开吃,家庭游客能轻松买单。但记住,在这里,前一秒还在榜首的店铺,下一秒就可能被隔壁摊位的新菜品挤下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死战!”
台下发出一阵低笑,不少目光下意识地投向主要大道区的方向,那里已经有帐篷升起了炊烟。
“接下来,中央区域!”屏幕切换成冷色调,蓝色的区域内浮现出一栋栋现代化建筑,玻璃幕墙反射着天空的颜色。“如果说主要大道区是街头巷战,这里就是配备了顶级装备的竞技场!12栋独立调理大楼,每一栋都有恒温恒湿的储藏室、能精确到0.1℃的烤箱、可模拟高原气压的烹饪舱——”
主持人的声音带着赞叹:“能在这里立足的,都是敢挑战复杂料理的强者。比如需要72小时慢炖的高汤,或是要用液氮处理的分子料理,只有这里的设备能承载。当然,这里的消费也水涨船高,主打‘竹券’,人均2000到8000日元,既适合商务宴请,也能满足资深吃货的进阶需求。去年,久我照纪的中华料理研究会就在这里创下了单日破千万日元的纪录!”
人群中响起一阵惊叹,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搜索中央区域的店铺名单,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滑动。
“最后,也是最神秘的——临山区域!”屏幕瞬间变得雅致起来,金色的区域被竹林与溪流环绕,画面里甚至能听到清脆的鸟鸣。“这片背靠远月山脉的区域,占地不大,却藏着月飨祭的‘天花板’。17家店铺沿着山麓分布,有的是和式庭院,推门可见枫叶飘落;有的是玻璃茶室,抬头能望见山顶积雪。”
他特意加重了语气:“这里只接受最高级别的‘松券’消费,人均起步2万日元,上不封顶。薙切绘里奈大人的VIP餐厅,一道‘龙吟怀石’套餐更是炒到了10万日元一位,还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但贵有贵的道理——这里的每一道菜,都可能是料理人毕生技艺的浓缩,每一口,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