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的雨后,空气清新得仿佛被彻底洗涤过。临江小筑的庭院里,被雨水打湿的红梅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初露的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客厅里,那份刚刚签署的《情感边界与共同责任协议》被郑重地放在茶几中央,像一座新铸的界碑,宣告着一场内部风暴的暂时平息。
陈平、顾小芬、苏晴,以及通过视频连线参与的真由美,四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但眼底深处,却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的火苗。
刘姨端来刚熬好的银耳羹,甜糯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冲淡了残留的紧张与硝烟。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注定是短暂的。
陈平口袋里的加密手机突然发出一阵低沉而急促的震动,不是普通的来电或信息,而是来自最高安全等级的“红色警报”。他心中一凛,立刻起身走到窗边,接通了电话。
电话那头,是林世盛的声音,但这一次,他的声音里没有了往日的沉稳,反而带着一种罕见的、几乎可以说是凝重到极点的冷意。
“陈平,立刻打开电视,看国际新闻频道。任何一家都行。现在!”
陈平心中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快步走到客厅,拿起遥控器,打开了墙上的超大屏幕电视。顾小芬和苏晴也察觉到了不对劲,纷纷站起身,紧张地望向屏幕。
屏幕上,CNN、BBC、路透社……全球主流媒体的新闻画面,惊人地一致。
画面中央,是一位身着深蓝色西装、头发花白、面容和蔼的老人,他正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着名的环保活动家,阿尔伯特·霍夫曼教授。
而在霍夫曼教授身旁,站着一个陈平无比熟悉,却又无比憎恶的身影——中村修平。
在“灯塔”基地被毁之前,中村修平这个名字,在陈平和林世盛的情报里,更多是与“技术”、“算法”、“数据”联系在一起。
他是黑曜石组织那个神秘莫测的技术核心,是“海妖之巢”的总设计师,是那个躲在幕后,用代码和信号搅动太平洋风云的幽灵。
然而此刻,他站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位置甚至比霍夫曼教授更靠前一步。
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阴鸷与杀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悲天悯人的、充满“人道主义”光辉的微笑。
他身上那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以及胸前那枚代表着某个国际环保组织的徽章,都让他看起来不像一个技术狂人,而更像一位心怀天下的社会活动家。
霍夫曼教授清了清嗓子,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开场:“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很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一位真正的勇士,一位敢于直面过去、并决心为人类未来赎罪的行动者。”
他伸出手,郑重地搭在了中村修平的肩膀上,继续说道:
“他就是中村修平博士,曾经是黑曜石组织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但今天,他以一个全新的身份站在这里——‘太平洋深海修复基金’的发起人,以及黑曜石组织自我革新之路的推动者。”
这个介绍,如同一道惊雷,在临江小筑的客厅里炸响。
“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苏晴失声低语,满脸的不可思议,“他……他不是老大吗?”
“看来,我们之前的情报,只触及了冰山一角。”陈平的声音冷得像冰,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他瞬间明白了,黑曜石的组织结构,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隐秘。
中村修平,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负责人”,他能够代表整个组织,发表如此重要的宣言,并宣布解散“海妖之箭”,这背后所拥有的权力,绝非一个部门主管所能企及。
他,就是那个真正的“国王”!而此刻,这位国王,脱下了他的战袍,穿上了一件用“环保”和“和平”织成的华丽外衣,亲自走到了台前。正以救世主的姿态,站在人类良知的制高点上,接受着全世界的掌声与敬意。
中村修平向前一步,对着镜头,微微鞠躬。他的动作谦逊而优雅,声音通过卫星信号,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语气沉痛而诚恳:
“……长久以来,黑曜石这个名字,或许与误解、与冲突联系在一起。我们承认,在过去的一些行动中,为了保护全人类所珍视的海洋资源,我们采取了一些……或许过于激进的手段。但今天,我在这里,要向全世界宣布:那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他的演讲,充满了煽动性和感染力。
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沉迷于技术的工程师,在一次深海科考中亲眼目睹了海洋污染的惨状后,幡然醒悟,决心用自己毕生所学,来弥补过去的过错。
他宣布,黑曜石将彻底解散其所有的武装和情报部门,包括那个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海妖之箭”特别行动小组。他们将把所有的资源,投入到对太平洋海域的生态修复中。
他话音一落,霍夫曼教授走上前,拿起话筒,声音充满了感染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