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横贯山脉深处!”
林彻的话音刚落,加热帐篷内的温度仿佛瞬间降至冰点。这句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全息屏幕上那个疯狂闪烁的红点,空气中弥漫着凝重和不安。
宗方副队长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青筋凸起。他快步走到全息屏幕前,眉头紧锁,死死盯着那个红点。横贯山脉——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极致的凶险。作为南极腹地最险峻的区域,那里终年被厚达数千米的冰层覆盖,平均气温低至零下六十摄氏度。持续的暴风雪如同无形的巨兽,能轻易撕裂金属;遍布的冰裂缝深不见底,如同大地张开的血盆大口,连最资深的科考队都视其为禁地,极少踏足。
“那里的环境比格陵兰岛恶劣十倍,”大古皱着眉,语气中满是担忧,他伸手揉了揉眉心,“零下六十度的低温,飞燕号的引擎和武器系统都可能因结冰而失效。我们的抗寒服虽然经过特殊设计,但在那种极端环境下,续航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新城队员“啪”地一声放下手中的热食,包装袋在桌面上弹了一下。他站起身,拍了拍腰间的佩枪,脸上露出惯有的桀骜不驯:“管它什么环境!只要能找到那个该死的深渊生物,飞燕号的炮火可不怕冻!大不了我和崛井一起,给战机做临时防冻处理,保证能把炮弹准时送进它的嘴里!”
“不能冲动,新城。”崛井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扶了扶眼镜腿,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数据,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在寂静的帐篷里格外清晰,“我们对这个新的深渊生物一无所知,贸然行动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林彻,你之前收集的深渊生物能量数据还在吗?能不能分析出这次激活的‘印记’强度?和‘冰之主宰’比起来如何?”
林彻没有说话,只是指尖在个人终端上飞速滑动。屏幕上瞬间弹出一串复杂的能量波动图谱,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滚动。红色的峰值线尖锐而陡峭,远超“冰之主宰”的记录,像一条愤怒的火龙,在屏幕上咆哮。
“能量强度是冰之主宰的1.5倍,”林彻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而且你们看这里——波动频率非常诡异,忽高忽低,像是在有节奏地吸收什么。根据系统分析,它在吸收南极特有的‘极寒能量’,这种能量比普通的冰元素更纯粹、更狂暴。恐怕它形成的实体,会比‘冰之主宰’更难对付。”
宗方副队长抬手看了眼腕表,表盘上的指针在寂静中仿佛凝固了。他沉声道:“总部的支援还要多久?我们需要更专业的极地装备,包括抗低温的引擎润滑油、高强度的破冰钻头,还有能在暴风雪中正常工作的雷达系统。”
“刚才通讯时总部说,携带极地改装套件的运输机已经从澳洲分部出发,”大古回忆着通讯内容,顿了顿,补充道,“预计三小时后抵达最近的南极科考站——中山站。但从中山站到横贯山脉,至少还要一小时飞行时间,加上战机改装和人员准备,我们最快也要四小时后才能出发。”
“四小时?根本等不起!”林彻猛地合上个人终端,屏幕熄灭的瞬间,他眼中闪过一丝焦急,“深渊生物激活后会不断吸收能量,每多等一分钟,它的实力就会增强一分。你们想想‘冰之主宰’的再生能力,要是这个新的深渊生物吸收了足够的极寒能量,恐怕我们连靠近它的机会都没有。没多少时间了,再不抓紧解决它,等它吸收够了极寒能量更难对付。”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焦躁,看向众人,语气坚定而沉稳:“我建议,我们兵分两路。你们负责和总部汇合,带上崛井的干扰装置,尽快完成飞燕号的极地改装,然后赶来支援。我则先行一步,争取在它完全形成实体前牵制住它。我们在横贯山脉的‘冰穹A’坐标汇合——那里是能量波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我能锁定的最佳落点。”
“不行!”宗方副队长立刻反对,他向前一步,语气严厉,“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没有支援,没有极地装备,你连横贯山脉的冰裂缝都躲不过,更别说对抗一个比‘冰之主宰’更强的深渊生物!”
“我有我的办法。”林彻没有拿出召唤卡,只是平静地迎上宗方副队长的目光,语气沉稳而坚定,“请放心,我不会贸然进攻,只是进行牵制和侦查,等你们赶来后再一起发动总攻。”
他的眼神深邃,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经验之上。宗方副队长看着他,心中虽然依旧担忧,但也明白现在时间紧迫,林彻的计划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崛井突然眼前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他快步走到设备箱前,蹲下身翻找起来。箱子里的工具和零件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等等!我带了便携能量探测器的原型机!”他兴奋地举起一个巴掌大的黑色装置,装置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按钮和指示灯,“虽然还没完全调试好,但它能探测到深渊生物核心晶体的能量频率,帮你定位核心位置,还能实时将数据传输给我们。这样我们就能在赶来的路上,提前分析它的弱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