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君的目光从远方缓缓收回,像是从浩渺的天际中收回了飘忽的思绪。他虚心地请教道:“孟书记,撤乡并镇这工作,我之前从未接触过,我想向您请教一下,我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呢?”
孟广平的目光坚定而深邃,宛如穿透迷雾的灯塔,他说:“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撤乡并镇要做到鸡不叫,狗不咬,人心稳定。稳定,无论对你,还是对里玉县,都是我们领导干部的第一要务。你是书记,第一要务就是管住人,考察干部,稳定队伍。这不仅是你的职责所在,更是你的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温和,像是春风拂过湖面:“撤乡并镇,归根到底是为了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是为了让百姓的生活更好。但这个过程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也会引发一些干部的不安。毕竟,这次有许多领导干部要离开领导岗位,有些干部要离开工作岗位。但凡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往往都比较麻烦和琐碎。所以,你必须先稳住人心,让大家明白,这是为了长远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权力重组。”
楚君点头,开始用心地记录讲话要点,并用急切的目光期待着领导给予更加深入的指导。
孟广平继续说道:“你可以先组织一次两乡的干部大会,把撤乡并镇的政策和意义给大家讲清楚,让他们心里有底。同时,要深入了解每个干部的能力和态度,看看谁是真心支持改革的,谁又可能会成为改革的阻力。这需要你用心去观察、去沟通、去疏导。”
楚君微微颔首,陷入沉思,眼神中闪烁着若有所悟的光芒。
孟广平见状,语气温和地说:“稳定队伍,就是要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可以私下找些人聊聊,听听大家的想法,顺便也表达一下你的决心和信心。让他们知道,你和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是要共同面对挑战的。”
然而,楚君心中清楚,孟书记的建议固然有其深刻的道理,但他终究是站在县委书记的高位上俯瞰全局,而现实的泥沼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此刻,县委只任命了他一人,其他干部的命运全部攥在他手中,是福是祸,前途未卜。
在这种复杂微妙的局势下,孟书记那句轻松道出的“楚君和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显得有些过于简单而理想化了。
那些乡干部,哪一个不是在基层的泥泞中摸爬滚打了多年,早练得精明如孤傲的狐狸?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深知权力的微妙与利益的纠葛。如今,楚君一人身兼书记与镇长,仿佛独自揽尽了世间所有的资源与好处。然而,他转过身,对大家说道:“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这话语在风雨飘摇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楚君自己早已安然下船,稳稳着陆,而其他人还被困在那艘风雨飘摇的大船上,前途未卜,命运难测。他试图用这种显而易见的谎言去安抚众人,但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又有谁会轻易相信这样的鬼话呢?
乡村干部们,他们长期扎根在最基层,像辛勤的蜜蜂,在泥土与乡野间奔忙。他们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每日操心的都是那些最务实的琐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的眼眸里,透着对生活的精打细算,以及对未来的谨慎考量。对他们来说,最看重的莫过于眼前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旦这些利益受到丝毫的触动,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又怎能轻易糊弄他们?
然而,心理活动总归是在心里,面对书记的出谋划策和鼓励,楚君还是很感激涕零。说这些话的时候,连楚君自己都觉得有些肉麻。
他说道:“孟书记,听了您的指导意见,我感觉一下子看清了前进的方向,抓住了工作的重点。我会从稳定干部队伍开始入手,然后逐步推进后续各项工作。撤乡并镇工作量很大,人云亦云,人心浮动,我会亲自去了解干部们的想法,也会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孟广平微微点头,赞许道:“好,有决心就好。撤乡并镇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相信你能做好,小楚书记。”
此时,孟广平站起身,伸出手来,这是要结束谈话的警示动作。他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信任:“回去以后,把上级文件认真地传达下去,领会要点,吃透精神。”
“从你以前的表现来看,在基层干部中,你是最能啃硬骨头、最能打硬仗的乡党委书记,相信这一次你也不会让我失望。好,有什么困难及时汇报,你的后面有县委给你做靠山。”
楚君赶紧起身,伸手去握。他感到书记的手温暖而有力,仿佛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和信心。两人目光交汇,楚君从孟广平的眼神中读到了鼓励与期望。这温暖而坚定的一握,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让他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楚君走出孟广平的办公室,抬手看看表,此次谈话竟然持续了20分钟,竟然超时了。不过孟广平是书记,县里没有人敢催他。这20分钟的谈话,不仅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县委书记对他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撤乡并镇,这将是一场艰巨的挑战,但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