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在这场关乎乡镇命运的变革之中,县委、县政府对楚君寄予了高度的信任与厚望,仿佛将一座沉甸甸的重担,毫无保留,完全放心地交到了他的肩上。
放眼全县的11个乡镇,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出现过党政一把手一肩挑的先例,这是基于民族自治区的特殊体制,是多年来遵循的规则与平衡。然而,这一次的任命,却如同打破平静湖面的巨石,摆明了就是特事特办,为了试点的成功,为了乡镇的未来,不惜开出了先例,展现了县委、县政府极大的勇气、决心与魄力。
而此刻,亚尔乡、策达乡两乡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们,仿佛都成了待命的“空中飞人”,他们的未来,如同被这场改革浪潮高高举起,却又暂时搁置在了不确定的边缘,悬而未决。他们的心情,或许就像在风暴中飘摇的小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焦虑。
这就不难理解楚君为什么面对撤乡并镇这样的大事件时,会采取如此轻描淡写的姿态了。他的背后,有着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有着改革的重任与使命,而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言语之中,隐藏着的或许是坚定的信心与对未来的明确规划。
楚君的目光始终凝望着窗外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视线渐渐变得有些模糊。他看到的是,这份特殊的信任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对他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他不仅要稳住大局,还要在筹建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统筹能力。用丁部长的话说:“这就是县委、县政府在全方位考验你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考验你的统筹和运作能力。此事办成了,对你以后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马木提和阿布里肯对视了一眼,彼此默契地耸了耸肩,眼中闪过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绪。他们深知,这场改革不仅关乎乡镇的未来,更关乎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楚君的提前任命,无疑是一个信号,一个需要他们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和未来方向的信号。如今,两个乡所有待任命的领导干部,在楚君面前都仿佛成了小学生,需要用优秀的品质、出色的业绩、扎实的作风,去争取一个被楚君认可的机会。
齐博看完文件后,心境与那二位截然不同。楚君既是他的引路人,又是他的知己和朋友。楚君的位置定了,他的位置自然就稳了。当他看到文件上赫然写着楚君将担任镇党委书记兼镇长时,他的心情瞬间变得无比舒畅,仿佛一缕阳光穿透了阴霾。这不仅仅是一个对他个人利好的消息,更意味着,镇里接下来的组织架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最关键的是,所有待任命的官员候选名单都将由楚君提出,报县委组织部审核考察。这种权力的赋予,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事安排的大门,让楚君在这场变革中拥有了决定性的影响力。县委给予楚君的这种权利,权限之大,影响之深远,超乎想象。
这几位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意味着楚君在人事安排上将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巨大的信任。
齐博一年来在楚君身边鞍前马后,尽心竭力,拼挡厮杀。在党代会上为楚君上位,立下汗马功劳,不世之功,早已与楚君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默契。这种如同血浓于水的关系,让他没有任何理由担心自己在政府里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
此时的齐博云淡风轻,坦然自若,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所以,别人忙着在楚君面前急着表态之时,他付诸的都是行动。他深知,真正的支持不在于口头的承诺,而在于实际行动的配合。
楚君的眉头微微蹙起,他深知这背后的压力与挑战。这些基层干部,有的是扎根基层多年的老同志,有的是风华正茂的年轻骨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如今,他们必须在楚君的审视下,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阿布里肯反应敏捷,他率先表态,诚恳地说道:“楚书记,凭你的能力和做出的成绩,由您出任书记兼镇长,这是上级领导的英明决策,我们全力支持您!”
他深知,在这种关键时刻,明确的态度不仅能稳定局势,更能赢得领导的信任。
对于阿布里肯的立即表态,楚君当然是很满意,目光温和地看着他,说道:“阿乡长,谢谢你的支持。工作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要靠大家齐心协力。亚尔乡原来的秩序不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齐心协力,共同面对挑战。”
马木提上了年纪,反应稍慢一些,但是听楚君这样的表态,也松了一口气,他说:“楚书记,我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我相信,未来的亚尔镇在你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话说得虽然有些违心,但是不得不这样说。
楚君心中很暖,这种表态和支持是开展和推动工作的重要动力。他深吸一口气,热情地说道:“好啊,既然各位领导都这么支持我,那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回去以后,我会召集两个乡的主要领导先开个会,组织一个考核小组,由我和几位副职领导组成,对所有待任命的干部进行全面考察。我们要公平公正,让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