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水晶吊灯折射着黄浦江的粼粼波光。林凡端起骨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沉静的眉眼。坐在他对面的,正是数日前为他指点认购证迷津的海归经济学家吴明远教授。此刻,吴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洞悉世事的睿智,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林总,跨市套利这一手,漂亮。”吴明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背景里轻柔的钢琴声,“能在沪深两地市场情绪割裂、估值差拉大的瞬间,精准捕捉机会,果断调仓,这份眼力和执行力,国内实业界罕见。”
林凡放下茶杯,姿态谦逊:“吴教授过奖了。运气好,赶上了政策东风。也多亏您之前的点拨,让我看清了制度性套利的本质。”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带着诚恳的请教,“不过,这次操作也让我看清了市场的另一面——信息壁垒。上海豫园为何能炒到近百倍市盈率?深圳深发展为何被冷落?除了情绪,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信息差?这些看不见的‘风’,往往比K线图上的浪更致命。”
吴明远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弧度:“林总果然敏锐。资本市场,表象是价格波动,内核是信息博弈。政策的风向,监管的尺度,资金的流向,甚至某些关键人物的只言片语……这些信息,往往比财报上的数字更能决定财富的流向。它们像空气,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捕捉。谁能更早、更准地感知到,谁就能在牌局中占据先机。”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上海滩,水深。金融圈,更是一个由人脉、利益和秘密编织成的无形网络。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光有资本和胆识还不够,需要一双能穿透迷雾的眼睛,更需要……能触及核心的耳朵。”
林凡心领神会:“所以,我这次来,是想请吴教授指点迷津。这金融圈的门,该往哪里敲?哪些人,是真正掌握‘风向’的‘老法师’?”
吴明远沉吟片刻,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金融圈分三层。第一层,是台面上的机构——券商、基金、银行,他们是规则的执行者,也是信息的集散地。第二层,是掌握政策制定和解读权的核心部门,体改委、证监会(筹)、央行地方分行……他们的一个会议纪要,可能就决定了一只股票的生死。第三层……”他顿了顿,目光深邃,“是那些隐在幕后、能量巨大的‘老法师’。他们可能已退居二线,可能只是某个研究所的顾问,但门生故旧遍布要害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入木三分,对市场的预判往往能快人一步。”
他蘸着茶水,在光洁的红木桌面上写下几个名字和模糊的机构缩写:“这几个人,你可以试着接触。姿态放低,诚意要足。金融圈,信字当头。急功近利,反而适得其反。”
数日后,深圳,新园酒店顶层旋转餐厅。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深圳特区璀璨的夜景,灯火如织,勾勒出这座年轻城市蓬勃的野心。包厢内,气氛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陈远坐在林凡下首,眼神锐利地扫过对面几位衣着光鲜、谈笑风生的男人——他们是深圳本地一家中型券商“鹏程证券”的高管和几位消息灵通的私募经理。
“林老板,年轻有为啊!”鹏程证券的副总王总举杯,笑容满面,“认购证一战封神,跨市套利更是神来之笔!现在圈子里都在传,江州出了条过江猛龙!”
林凡举杯回敬,笑容谦和:“王总过誉了,运气好而已。深圳是特区,活力无限,我们‘新风’初来乍到,还要多靠各位前辈提点。”
“提点不敢当。”一位姓李的私募经理接口,眼神带着探究,“林老板这次约我们,不只是吃饭这么简单吧?是不是对深圳哪只票有兴趣?深发展?还是万科?”
林凡放下酒杯,目光坦诚:“兴趣当然有。但今天,主要是想交朋友,学经验。深圳市场节奏快,玩法新,我们外地来的,两眼一抹黑。比如……”他话锋一转,似不经意地问道,“前阵子跟‘鸿发投资’有点小摩擦,听说他们在本地……能量不小?”
“鸿发?”王总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和李经理交换了一个眼神,“林老板跟他们打过交道了?那帮人……路子是野了点。背景嘛,是有点复杂,跟几个退下来的老同志走得近,在本地根基深。不过,林老板放心,他们那套‘黑吃黑’的把戏,上不了台面。这次在你手上吃了瘪,估计会收敛一阵子。”
李经理也压低声音:“林总,深圳水深,有些浑水能不趟就别趟。真要玩,还是得走阳光大道。比如……”他凑近了些,“深交所那边,最近在酝酿T+0试点,还有几个本地股的重组风声……这些信息,才是真金白银!”
林凡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哦?T+0?这可是大事。李经理消息灵通啊。”
“哈哈,混口饭吃嘛。”李经理打着哈哈,点到即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