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时,城口的山林里就飘起了袅袅炊烟。青石板铺就的院坝上,刘姐家的柴火灶正烧得旺盛,松木在灶膛里噼啪作响,带着松脂香气的浓烟顺着铁制烟筒缓缓上升,在晨雾中凝成一道灰蓝色的烟柱。刘姐站在熏肉架前,手里拿着长杆钩子翻动挂着的腊肉,油星子滴落在炭火上,发出滋滋的轻响。
“姐,镜头再低些,拍柴火灶的火苗。” 吴梦琪举着手机指导,帆布鞋上沾着山里的露水,裤脚还带着晨雾的潮气。为了重拍腊肉视频,她特意请了半天假,跟着刘姐回了趟城口老家。青石院坝的角落里堆着刚劈好的松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木头上,泛着温暖的光泽。
刘姐按吴梦琪教的方法调整角度,手机镜头从熊熊燃烧的柴火灶缓缓推向熏肉架。挂在横杆上的腊肉肥瘦相间,表层已经熏成了深褐色,油珠顺着肉的纹理慢慢滑落,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这样拍行吗?” 刘姐的声音带着紧张,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 上次拍的视频只有几十个赞,让她至今心有余悸。
“完美!” 吴梦琪看着手机屏幕里的画面,松木香混着腊肉的咸香在空气里弥漫,“现在说旁白,用咱重庆话,自然点就行。” 她按下录制键,朝刘姐比了个手势。
刘姐深吸一口气,看着熏肉架缓缓开口,方言的尾音带着山里的质朴:“外婆传下来的老规矩,腊肉要熏够九十天。柴火得用城口的松木,烟子要匀匀地裹着肉走,这样熏出来的腊肉才香得流油,炒青椒最巴适。” 说到 “巴适” 两个字时,她不自觉地笑了,眼角的皱纹像院坝边的菊花一样绽开。
拍摄结束后,吴梦琪坐在院坝的石凳上剪辑视频。她给画面加了层淡淡的暖色调滤镜,让松木火的光芒更显温暖;在腊肉特写时配上 “滋滋” 的音效,增强听觉感染力;最后加上醒目的文字标签:“# 重庆城口腊肉 #九十天松木慢熏 #外婆的老手艺”。背景乐选了段轻快的川剧锣鼓,节奏和腊肉滴油的频率正好合拍。
“这样就行啦?” 刘姐端来一碗老鹰茶,看着手机屏幕里的成品,眼里满是怀疑。她之前拍的视频只是简单展示腊肉,配文写着 “正宗川味腊肉”,既没地域标签也没故事感,播放量寥寥无几。
“保证能火!” 吴梦琪接过茶碗,指尖被烫得轻轻一颤,“您看这定位,我标了‘城口县北屏乡’,抖音会优先推给重庆本地用户和喜欢美食的人。” 她翻出自己做的笔记,指着 “地域标签流量密码” 那页,“上次周叔的酸辣粉就是靠这个,一周涨了两千粉。”
回城的路上,刘姐一直捧着手机看视频预览,嘴角的笑意就没停过。大巴车驶过盘山公路时,她突然握住吴梦琪的手:“梦琪,以前姐对不住你。” 老人的手掌粗糙却温暖,“你刚入职那会儿,李伟在背后说你坏话,我不光没拦着,还跟着瞎起哄……”
吴梦琪看着窗外掠过的山林,枫叶已经红了大半,像燃烧的火焰:“姐,都过去了。咱们现在好好做视频,把城口腊肉卖出去才最重要。” 她想起刚入职时被孤立的日子,刘姐确实和李伟他们一起说过她 “读死书”“不懂变通”,但此刻看着老人愧疚的眼神,那些委屈突然就淡了。
一周后的清晨,吴梦琪刚到办公室就被刘姐拉到茶水间。老人眼睛亮得惊人,手里紧紧攥着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火了!梦琪你快看,视频火了!” 她点开抖音,屏幕上的点赞数赫然显示 “”,评论区已经刷了几百条留言。
吴梦琪凑近屏幕,视频里城口的晨雾、松木火的青烟、腊肉的油光在手机里交织成温暖的画面。评论区里满是热情的留言:“坐标解放碑,求购买链接!”“这才是正宗的重庆腊肉,超市买的根本没法比”“外婆的老手艺太有感觉了,看得我想家”。还有人专门问松木熏制的诀窍,刘姐都用方言认真回复,字里行间带着骄傲。
“订单多到我手忙脚乱!” 刘姐点开后台订单,密密麻麻的地址铺满屏幕,“昨天一天就接了两百多个订单,打包打到半夜,我老公和儿子都来帮忙了。” 她从包里掏出个油纸包,塞到吴梦琪手里,“这是刚熏好的腊肉,你带回家尝尝,炒青椒最好吃。”
油纸包还带着余温,腊肉的咸香混着松木香从纸缝里钻出来。吴梦琪想起杨老说的 “情分加本分才走得远”,当初帮刘姐改视频只是举手之劳,没想到真能收获这样的信任。职场的坚冰,原来真的能在实实在在的帮助里慢慢融化。
“姐,咱们得趁热打铁。” 吴梦琪翻出笔记本,“现在可以开直播了,带大家看腊肉制作过程,肯定更火。” 她指着评论区的留言,“好多人想知道松木熏制的细节,直播时正好展示。”
刘姐连连点头,眼里的光比手机屏幕还亮:“都听你的!你说咋弄就咋弄。” 她突然握住吴梦琪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以前真是姐不对,总觉得你年轻不懂事。现在才知道,你这脑子比咱们灵光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