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的木质旋转门在晨光里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吴梦琪背着帆布包穿过门廊时,鼻腔里立刻灌满了旧书特有的油墨香气。这座民国风格的老建筑爬满了青藤,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斑,将阅读区的长桌切割成明暗交错的条纹。她轻手轻脚地走过书架,皮鞋踩在实木地板上,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声响。
三楼的产业资料区格外安静,只有几位白发老人在翻阅报纸,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啃食桑叶。吴梦琪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摊开笔记本和文件夹,帆布包里的资料哗啦一声散落在桌上 —— 这是她前一晚整理的重庆机床集团初步资料,边角已经被反复翻看得起了毛边。
“先看年报,再找新闻。” 她给自己打气,从文件夹里抽出机床集团的年度报告。封面的蓝色钢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的字样透着重工业特有的厚重感。吴梦琪翻开第一页,手指在员工人数那一栏停住:“9863 人”,这个数字比她想象的还要多,相当于磁器口整条老街商户总和的几十倍。
她拿出荧光笔,在 “员工福利” 章节画下波浪线。报告里写道:“年度福利采购预算 120 万元,重点扶持本土特色产品,强调健康理念与地域文化融合。” 这段文字让她心跳漏了一拍,笔帽不小心掉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引得旁边的老人抬头看了一眼。
“不好意思。” 吴梦琪连忙道歉,捡起笔帽时指尖微微发烫。她想起杨老说的 “大企业吃情怀”,这段文字简直是为他们的老字号量身定做的。她快速在笔记本上写下:
核心需求:
地域特色(本土产品优先)
健康理念(无添加、传统工艺)
文化融合(可体现重庆元素)
预算充足(年 120 万,单次采购量可观)
接下来的两小时,吴梦琪像侦探破案般梳理着资料。她找出近三年的机床集团新闻报道,用红笔圈出关键信息:“2023 年端午采购城口老腊肉 2000 份”“2024 年中秋定制荣昌陶包装月饼”“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本土特色福利’评分最高”。这些信息像散落的拼图,渐渐在她眼前拼出清晰的轮廓。
“他们果然偏爱老字号。” 吴梦琪兴奋地在笔记本上打了个勾,目光落在报道配图上 —— 机床集团的员工食堂门口,堆放着成箱的重庆特产,包装上都印着明显的地域标识。她突然想起刘叔的麻花礼盒,上面印着磁器口老照片,这不正好符合他们的文化融合需求吗?
中午时分,图书馆的人多了起来。吴梦琪抱着资料去茶水间加热午饭,微波炉里的便当冒着热气,是昨晚赵婶给她的黑芝麻汤圆。她一边吃一边翻看手机,商盟群里正在讨论 “本土企业扶持计划”,有人提到机床集团的后勤总监赵总 “特别重视匠人故事”。
这个细节让她灵光一闪。她立刻打开备忘录,开始构思产品组合方案。既然机床集团注重地域特色和健康,那必须精选最具代表性的重庆老字号:
1. 磁器口陈麻花(刘记)
优势:非遗工艺,防压礼盒设计,印有 1985 年老照片
健康点:无添加剂,传统菜籽油油炸
文化点:磁器口核心地标商户,三代人传承
2. 城口老腊肉(刘姐家)
优势:90 天松木慢熏,抖音爆款产品,复购率 42%
健康点:土猪肉制作,无防腐剂
文化点:大巴山传统熏制工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潼南柠檬制品(黄氏果园)
优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盟推荐商户
健康点:天然维 C,无添加糖渍
文化点:潼南柠檬种植历史超百年,领导曾视察
这三个产品涵盖了零食、腊味、果脯三大类,既能作为日常福利发放,又能满足不同员工的口味需求。吴梦琪越写越兴奋,汤圆的甜香混着油墨味在鼻尖萦绕,让她想起杨老说的 “把产品编成故事集”。
下午,她转战重庆市档案馆,查阅老字号与本土企业合作的历史案例。在泛黄的档案里,她发现 1950 年代机床厂就曾采购磁器口麻花作为工人慰问品,黑白照片上的工人师傅们捧着麻花笑的样子,与现在的场景奇妙重合。
“这就是最好的情怀切入点!” 吴梦琪激动地拍下照片,档案管理员笑着说:“小姑娘研究这个干啥?现在年轻人都爱追网红产品。”“这些老手艺才是宝贝。” 她认真地说,心里已经想好要在方案里加入这段历史渊源,用 “跨越七十载的本土情谊” 打动赵总。
离开档案馆时,夕阳正染红天边的云彩。吴梦琪背着沉重的资料往老幺茶馆走,帆布包勒得肩膀生疼,心里却充满力量。路过磁器口时,她特意拐进去见了刘叔,老人正在炸新一批麻花,油锅里的金黄麻花翻滚着,香气飘出老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