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测试结束后的第三天,一辆挂着京城牌照的邮政专车,在两名持枪军人的护卫下,直接驶入了红星厂的办公楼前。
厂长李建国,在接到通知时,手都有些发抖。他亲自带领几位副厂长,快步下楼迎接。
没有多余的寒暄,一名严肃的军官,在核对了李建国的身份后,将一个牛皮纸密封,盖着“绝密”红色印章的档案袋,交到了他的手中,并要求他立刻签收。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档案袋里,是一份来自总装备部的正式函件。
函件的内容,简洁明了:邀请红星机械厂总工程师李晓宇、首席顾问钱秉义教授,于三日后,前往京城,参加“长缨”工程第一次技术协调说明会。
当李建国将这份函件,递给儿子时,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自豪:“晓宇,你们……你们真的为国家,办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李晓宇接过函件,心中早已有了预料。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从这一刻,才算正式开始。
当天下午,李晓宇便召集了全厂所有中层以上的干部,在刚刚挂牌成立的“研发中心”大楼里,召开了红星厂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会议的气氛,异常严肃。
李晓宇站在台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想必大家已经听说了,我们厂的‘红星一号’电主轴,通过了军方的极限测试。”
他一开口,就直奔主题。台下,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兴奋的骚动。
“但是,”李晓宇的声音,猛然提高,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不是庆功,而是纪律!”
“从今天起,红星机械厂,将成立一个全新的,独立于所有现有部门的‘军工事业部’。由我,亲自兼任事业部部长。”
“这个部门,将负责所有与‘长缨’工程相关的研发、生产和测试任务。所有进入事业部的人员,都必须经过最严格的政治审查,并签署最高等级的保密协议。”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
“我不管你们以前的工作习惯是什么,但在军工事业部,只有四个字——绝对服从!我不管你们以前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但在军工事业部,也只有四个字——零缺陷!我们的产品,未来将应用在国家最核心的装备上。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攥着战士的生命,攥着国家的荣耀!”
“所以,我要求,从生产流程、质量追溯,到人员管理、保密条例,全部推倒重来!按照国军标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重新建立我们的标准!”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在场所有习惯了工厂松散管理的干部们,心中剧震。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军工”这两个字,背后那沉甸甸的分量。
……
三日后,京城西郊。
一辆挂着黑色军用牌照的红旗轿车,平稳地行驶在一条绿树成荫的柏油路上。车窗外,看不到任何单位的标识,只能看到一个个沉默而严肃的岗哨。
李晓宇和钱秉义教授,坐在轿车的后排。从下飞机开始,他们就被专人接引,进入了这个地图上不存在的区域。
最终,轿车在一栋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的灰色五层小楼前,停了下来。
高工,早已等候在了门口。
“李总工,钱老,欢迎来到七院。”他快步上前,和两人握了握手,脸上的笑容,比上次在工厂时,真诚了许多。
“这里,就是‘长缨’工程的总体技术办公室所在地。”
在高工的带领下,他们穿过一道道需要密码和虹膜双重验证的门禁,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充满了未来感的环形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位专家。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内,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当他们看到李晓宇那年轻得有些过分的脸时,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但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和审视。
“各位,安静一下。”
随着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响起,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一位身穿将服,头发花白,但腰杆却挺得笔直的老者,从主位上站了起来。他的肩上,扛着两颗闪亮的金星。
上将!
李晓宇的心中,也是微微一凛。他没想到,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居然是一位如此高级别的将领。
“我先来介绍一下,”将军的目光,温和而锐利,他首先看向李晓宇和钱秉义,“这两位,就是为我们送来了‘红星一号’这匹‘千里马’的功臣。来自金陵红星机械厂的李晓宇总工程师,和钱秉义教授。”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些顶尖专家们,早已通过内部通报,了解了“红星一号”那堪称变态的测试数据。他们对能创造出如此奇迹的团队,充满了敬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