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噩梦惊醒后,我再也无法入睡。窗外依旧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山风呜咽,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这破败的道观。恐惧和紧迫感,像两条冰冷的毒蛇,缠绕着我的心脏。
我知道,不能再这样被动等待下去了。敌人不会给我慢慢恢复的时间。我必须主动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努力。
天刚蒙蒙亮,我就挣扎着爬起身。内伤在“七星蕴灵草”的药力下好了不少,虽然动作大些还是会疼,但至少能正常活动了。我煮了点稀粥,就着咸菜喝下,肚子里有了热食,感觉身体暖和了一些,精神也振作了点。
填饱肚子后,我没有立刻去清理废墟,而是再次拿出了那本《清风杂录》和那张神秘的阵图。时间紧迫,我必须尽快从这些前辈的遗留中,找到能提升实力或应对危机的方法。
我重点翻阅《清风杂录》中关于修炼和符箓的部分。书里的内容很杂,有些深奥难懂,但也有一些相对基础实用的记载。比如,有一种名为“凝神诀”的吐纳法门,讲究“意守丹田,呼吸绵长”,据说能加速恢复精神,稳固心神。还有一种“驱邪符”的变种画法,强调以自身阳气为引,对阴煞之物有奇效。
这些,或许是目前最适合我练习的东西。
我决定先尝试“凝神诀”。按照书上的描述,我在炕上盘膝坐好,双手结印置于膝上,闭上眼睛,尝试调整呼吸。吸气时,想象清气下沉丹田;呼气时,想象浊气排出体外。
起初很难。杂念纷至沓来,一会儿担心邪魔来袭,一会儿悲伤师父离去,呼吸也变得急促不稳。但我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节奏上。渐渐地,心跳平缓下来,脑海中的杂念也少了些。虽然远达不到“凝神”的境界,但确实感觉精神集中了一些,胸口的闷痛似乎也缓解了一丝。
这微小的进步,给了我一点信心。
接着,我拿出符纸和朱砂,尝试练习那种“驱邪符”的变种。这种符箓的笔画更加凌厉,要求画符时意念高度集中,将一股“阳刚正气”灌注笔尖。我回忆着之前画“净心符”和“阴煞符”的感觉,屏息凝神,落笔勾勒。
第一次,失败了。笔迹浮滑,毫无神韵。第二次,笔尖颤抖,符文中断。我没有气馁,一次次重来。汗水从额头滑落,滴在符纸上,晕开一小团湿痕。手腕因为长时间悬空而酸麻胀痛。
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当我再次落笔时,感觉突然顺畅了许多。笔下的符文一气呵成,朱砂鲜红透亮,隐隐散发出一股微弱的、令人心神安宁的热意。
成了!虽然威力肯定远不如道长所画,但这是我完全依靠自己理解和练习画出的第一张像样的符箓!
看着桌上那张成功的“驱邪符”,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力量感涌上心头。我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挨打、全靠师父庇护的累赘了!我已经开始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一线生机!
中午,我简单吃了点东西,继续投入清理和练习。下午,我忍着疲惫,又成功画出了一张“驱邪符”。我还尝试着按照《清风杂录》里的记载,用找到的几种普通草药,搭配熬制了一种简单的“益气汤”,虽然效果微弱,但喝下去后确实感觉身体暖和了一些,体力恢复加快。
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像黑暗中的萤火,虽然微弱,却照亮了我前行的路,驱散了一些盘踞在心头的绝望。
傍晚,当我再次练习“凝神诀”时,意外地发现,怀里的那块白色玉佩,似乎与我的呼吸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共鸣!当我心神沉静,呼吸绵长时,玉佩会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温热感;当我心浮气躁时,温热感便消失。
这个发现让我惊喜不已!这玉佩果然不凡!它似乎能感应到我的心神状态?难道它对修炼有帮助?
我尝试着将玉佩握在手心,再次进入“凝神诀”的状态。这一次,感觉更加清晰!玉佩传来的温热感,像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帮助我更容易地集中精神,排除杂念。修炼的效果,明显比之前好了一截!
真是宝贝!
夜幕降临,我点亮油灯,继续研读《清风杂录》。在灯光下,我偶然发现,书页的某些边缘处,有一些极其细微的、用更淡的墨迹写下的注解!这些注解似乎是对正文的补充或心得,字迹各不相同,应该是历代观主阅读时随手所记。
其中一页关于“灵枢之地”的记载旁,有一行小字:“乙木生灵,亦可养阵。以灵枢之草,辅以阵眼,可暂补残阵之缺。”
灵枢之草?是指“七星蕴灵草”吗?辅以阵眼?难道……可以用这灵药,临时加强残破的“两仪微尘阵”?
这个发现让我心跳加速!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就多了一分自保的力量!
虽然阵法核心已毁,但或许残留的阵基还能利用?我决定明天就去尝试一下。
这一夜,我依旧不敢深睡,但心态已经不同。恐惧依然存在,但不再是压倒一切的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抓紧每分每秒、提升自己、寻找生路的紧迫感和……一丝微弱的希望。
我知道,前路依旧凶险莫测,敌人强大到令人窒息。
但至少,我不再是赤手空拳。
师父,您留下的火种,我没有让它熄灭。它正在我这卑微的躯壳里,艰难地,燃烧着。
喜欢茅山最后一名传人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茅山最后一名传人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