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工带来的“雏鹰计划”消息,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林家的池塘,漾开的波纹好几天都没平息。
饭桌上,话题总忍不住往这上面拐。
林振海和苏明薇私下里肯定商量了不少,林曦棠能感觉到爸妈看她的眼神里多了点不一样的期待,还有点小紧张。
“棠棠啊,”一天晚饭后,苏明薇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装作不经意地问,“要是真有个机会,能去更好的地方学你喜欢的那些东西,有更厉害的老师,更大更好的‘工坊’,你怕不怕?”
林曦棠正帮妹妹曦月擦掉嘴角的饭粒,闻言抬起头,大眼睛亮亮的:“不怕!我喜欢学!想学更多!”
她回答得干脆利落,一点犹豫都没有。
更好的地方,意味着离“守护”的力量更近一步,有什么好怕的?
林振海坐在沙发上,手里还拿着沈工留下的那枚合金徽章,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上面凸起的六棱柱纹路:“有胆子就好!不过棠棠,这事儿吧,八字还没一撇呢。沈叔叔也就是提了一嘴,具体啥要求,怎么考,咱都不知道。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放下徽章,看向女儿:“爸爸问你,除了给小满做的那个小灯,还有星河弄的这个徽章,你自己还琢磨过什么‘小发明’没?或者画过什么特别的设计图?就是那种你觉得挺有意思、别人可能没想到的?”
林曦棠歪着小脑袋想了想。
她的“小发明”可多了!器灵空间里就藏着不少呢。
有会哒哒走路的小铁虫,有改良过的、射程超远的橡皮筋“飞机”,还有她根据图书馆看到的能量传导图,瞎琢磨画出来的一个能聚集光线的“小太阳灶”草图。
但这些,好像都不太正经?
她眼睛一亮,跑到自己小书桌前,从抽屉深处翻出一个硬皮笔记本。
这是她的“灵感宝库”,里面贴满了各种糖纸、树叶标本,更多的是她画的草图。
她翻到其中一页,献宝似的拿到爸妈面前。
“这个!”她指着画面上一个结构精巧的装置。
主体是个带把手的圆筒,里面分层装着几个小盒子,盒子之间用精巧的杠杆和滑轨连接。
旁边还画着使用示意图:一个小朋友站在凳子上,踮着脚,费力地想拿柜子顶上的饼干盒。
“这是……?”苏明薇好奇地凑近看。
“帮月月拿饼干!”林曦棠小脸放光,指着图解释,“月月老想拿高处的饼干罐,够不着就哭。我就想,做个‘自动升降小帮手’!手摇这里,”她指着把手,“里面的小盒子就能像电梯一样,一层层升上去!最上面这个盒子能打开,把饼干罐放进去,再摇下来!这样月月自己就能拿到啦!不用搬凳子,不会摔跤!”
图纸画得不算特别精细,但结构意图非常清晰。杠杆的支点、滑轨的走向、齿轮的啮合(虽然画得像个圆圈套圆圈),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旁边还用稚嫩的字迹写着“省力”、“安全”、“月月开心”。
林振海和苏明薇看着图纸,又看看女儿兴奋的小脸,一时都说不出话。
不是因为这东西多复杂,而是因为这想法背后那份细腻的观察和对妹妹的用心。
不是为了炫技,就是为了解决妹妹够不着饼干罐这么个小小的、具体的生活烦恼。
“好!这个好!”林振海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笑开了花,“想法好!心思更好!知道心疼妹妹,还想着用学到的本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工匠’的根儿!”
他越看那图纸越觉得顺眼,虽然结构上还有些地方可以优化,但这思路,这份心,太珍贵了。
苏明薇也眼眶微热,搂过女儿亲了一口:“我们棠棠真棒!这主意真好!”
她心里那点关于“特招班会不会太拔苗助长”的担忧,也被女儿这份质朴的创造力冲淡了不少。
有了爸妈的肯定,林曦棠更来劲了。她翻着笔记本,又找出几张得意的“大作”:有根据风车原理画的“自动翻书器”(省得妹妹看书老要她翻页),有改良的“防摔文具盒”,甚至还有一张画着复杂管道和过滤网的“雨水收集净化小装置”构思图。
“这个……也能算吗?”林曦棠指着净化装置图,有点不确定地问。
“算!怎么不算!”林振海乐呵呵地,“想法大胆!虽然实现起来……嗯,有难度。但敢想就是好事!”
他小心地把笔记本收好,“这些,还有那个小灯的想法,都是你的‘敲门砖’!等沈叔叔那边有准信儿了,咱就靠它们去试试!”
“那沈星河呢?”林曦棠突然想到那个别扭的同桌,“他是不是也要去?”
“肯定啊!”林振海点头,“沈工那家伙,肯定早给儿子铺路了。星河那孩子,脑子里的知识可比你多,就是……”他想起沈星河那副小大人样,笑了笑,“就是动手嘛,还得练练。你们俩要是都能去,正好搭个伴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