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章
六、血色黄昏:三起命案的残酷真相
第一案:七道梁下的亡魂
2004 年 3 月,兰州依然天寒地冻,华林山的山坡上还覆盖着一层薄雪。马金成和贺兰定已经筹划了一个多月,他们的作案计划终于成熟了。他们决定,先找一个 “容易下手” 的目标,练练手,积累经验。
他们把作案地点选在了华林山到魏岭的一片山区。这里是兰州的远郊,平时人迹罕至,只有春秋两季,当地的农民会来这里种植和收割百合,其余时间,几乎看不到任何人影。马金成从小就在这一带长大,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哪里有山沟,哪里有小路,他都一清二楚,非常适合作案和抛尸。
3 月 24 号这天,天气阴沉,刮着不大不小的风。马金成和贺兰定各自揣着一块磨得锋利的磨刀石,来到了华林山的路口。他们要找的目标,是单独出行的货车司机,货车司机常年跑运输,身上通常会带一些现金,而且他们大多是外地人,即使失踪了,也不容易引起警方的注意。
没过多久,一辆崭新的客货两用车映入了他们的眼帘。开车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身材单薄,看起来很老实。马金成和贺兰定对视一眼,心里有了主意。
他们拦在了货车的前面,脸上堆着笑容。“师傅,麻烦停一下,” 马金成开口说道,“我们是附近种百合的,想租你的车,上山拉点百合,价钱好商量。”
货车司机见是两个上了年纪的老头,衣着得体,言谈举止也挺斯文,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行,你们要拉多少?在哪拉?”
“就在前面的魏岭山上,不远,” 贺兰定连忙说道,“我们带你过去,到地方给你钱。”
司机点了点头,发动汽车,沿着华林公路向山上开去。马金成坐在副驾驶座上,和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分散他的注意力;贺兰定则坐在后座,双手紧紧攥着怀里的磨刀石,手心全是汗。
汽车行驶到 309 国道七道梁的一个大拐弯处时,马金成突然喊道:“师傅,停一下,我下去看看这边的百合长得怎么样。”
司机没有怀疑,慢慢停下了车。这里山大沟深,山坡陡峭,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四周看不到一个人影。马金成推开车门,跳了下去,假装观察地形,实则在确认周围是否有人。他眯着眼睛看了看远处的山头,又回头看了看车内的司机,心里暗暗说道:“就是这里了。”
他走到车门边,对司机说:“师傅,麻烦你下来一下,帮我看看这块地能不能停车,免得等会儿拉百合不方便。”
司机毫无防备地推开车门,一只脚刚踏出去,马金成突然从背后掏出磨刀石,猛地朝着司机的后脑勺砸了下去。“嘭” 的一声闷响,司机哼都没哼一声,就趴在了车门上,鲜血瞬间流了出来。
贺兰定也立刻从后座冲了下来,拿起磨刀石,朝着司机的头部和脸部猛砸。两个人像疯了一样,一轮又一轮地猛烈打击,直到司机彻底没了呼吸,头和脸被打得血肉模糊,看不清原本的模样。
确认司机死亡后,两个人迅速搜遍了司机的全身,找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 2000 块钱现金,还有一部小灵通手机。他们把钱包和手机揣进怀里,然后抬起司机的尸体,用力一推,尸体就滚进了旁边的深沟里,很快就被茂密的草丛掩盖住了。
随后,他们回到车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抹布,仔细擦干净了车门和车内喷溅的血迹,确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马金成发动汽车,调转车头,朝着山下飞快地驶去。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十几分钟,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消失在了七道梁下。
离开山区后,马金成开着车,朝着天水方向驶去。他知道,这辆车是重要的作案工具,必须尽快处理掉,否则很容易被警方发现。在出兰州城的七道梁公安检查站时,遇到了公安人员的检查。
马金成心里一紧,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已经过时的工商局工作证,递给了检查人员,故作镇定地说:“同志,我是工商局的,去天水出差,办点公务。”
检查人员看了看工作证,又看了看马金成和贺兰定,见他们衣着得体,谈吐自然,没有多想,就放他们过去了。
一路疾驰,到达天水时,已经是凌晨时分。马金成和贺兰定找了一个偏僻的停车场,把车停好。马金成皱着眉头说:“老贺,这车不能卖,目标太大,容易被警方盯上,我们还是弃车走吧。”
贺兰定虽然有些舍不得, 费了这么大劲,就抢了 2000 块钱和一部手机,现在连车都要扔了,觉得太不划算,但他知道马金成说得有道理,性命比什么都重要。“行,听你的,我们赶紧走。”
两个人不敢在停车场附近打车,步行了一公里多,才拦到一辆出租车,离开了天水市区。在一个加油站,他们搭上了一辆过路的夜行车,狼狈地逃回了兰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