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夏末,安和城的晨雾总带着股向日葵的甜香。
天刚蒙蒙亮,十六岁的阿阳就背着竹篓出了门,竹篓里装着小铲子、麻布和一本磨破了封皮的《植物手记》——这是他跟着林总长学认植物的第三个年头,晨课的地点永远在城东的向阳坡。
坡上的向日葵已经长到一人多高,金黄的花盘沉甸甸地垂着,露水顺着花盘边缘的花瓣往下滴,落在阿阳的帆布鞋上,凉丝丝的。
他熟练地拨开挡路的枝叶,踩着田埂往坡顶走,远远就看见小林蹲在那片熟悉的棱镜草前,手里拿着支银色的小笔,正低头在本子上写着什么。
“林总长,我来啦!”阿阳加快脚步跑过去,竹篓撞到旁边的向日葵秆,发出轻轻的“哗啦”声。
小林抬起头,脸上带着点笑意,把手里的本子递给他:“先看看这个,昨天测的棱镜草数据,对比一下你上周记的,有没有发现变化?”
阿阳接过本子,翻开自己写的那一页——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棱镜草图,旁边标注着“7月28日,叶片反光率中等,触碰后光斑直径约5厘米”。
而小林的本子上,字迹工整,还画着简单的坐标图:“8月5日,叶片反光率提升15%,触碰后光斑直径7厘米,推测与近期湿度上升有关”。
“反光率变高了?”阿阳挠了挠头,蹲下来仔细看眼前的棱镜草。
这种草的叶片像透明的玻璃,阳光照在上面会折射出彩色的光斑,是安和城用来预警的植物——一旦有异兽靠近,周围的气流变化会让叶片反光率骤升,光斑也会变得刺眼。
可阿阳总觉得这功能没什么用,他长这么大,只在画册上见过异兽的样子,听说最后一次出现,还是十年前黑风岭那次小规模冲击,那时候他才六岁,连记忆都模糊不清。
“不光是反光率,你看叶片边缘。”
小林指着一株棱镜草的叶子,指尖轻轻碰了碰,“是不是比上个月更厚了?雨季要来了,植物会提前调整自身结构来适应环境,就像咱们会提前准备雨具一样。”
他顿了顿,把小铲子递给阿阳,“来,挖一株长势中等的,小心点别伤根,咱们看看根系的变化。”
阿阳接过铲子,学着小林平时教的样子,在棱镜草周围画了个小圈,慢慢往下挖。
泥土湿润松软,很快就露出了白色的须根,须根上还沾着细小的土粒。
“哇,根比上次挖的长了好多!”他忍不住惊呼,把挖出来的棱镜草小心地放在麻布上,“这根长得这么快,是为了吸更多水吗?”
“没错。”小林蹲下来,帮他把须根上的泥土轻轻拂掉,“雨季雨水多,但土壤容易板结,根系长得深、长得长,才能更好地固定植株,也能吸收到更深层的水分。
这些特性你要记牢,以后管理植物的时候,就能通过根系判断它们的生长状态。”
阿阳点点头,掏出自己的《植物手记》,一笔一划地画着根系的样子,旁边标注上“8月5日,棱镜草根系长度较上月增加3厘米,须根更密集,适应雨季”。
他画画的时候总爱走神,笔尖不自觉地在本子边缘画了个小太阳,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记了这么多,可除了每周的晨课,平时根本用不上。
安和城的植物都有专门的农夫打理,他们这些学异能的少年,练的御风术、控火术,难道不是用来保护城池的吗?干嘛天天对着这些草叶子研究来研究去。
“发什么呆呢?”小林敲了敲他的本子,“该测向日葵的成熟度了,你选几株看看,哪些能收籽了。”
阿阳赶紧合上本子,站起身来。
向阳坡的向日葵种了好几片,靠近坡顶的这一片是最早种的,花盘已经开始泛黄。
他走到一株向日葵前,按照小林教的方法,用手指轻轻摸了摸花盘背面——如果背面的绒毛开始脱落,颜色变成黄褐色,就说明快成熟了。
“这株应该可以收了吧?”阿阳指着一株向日葵,回头问小林。
那株向日葵的花盘特别大,背面的绒毛掉了大半,颜色也深。
小林走过来,弯腰看了看,又轻轻掰下一颗葵花籽,剥开外壳——里面的籽仁饱满,颜色是浅灰色的。
“不错,这株已经成熟了。”小林把籽仁递给阿阳,“尝尝,自己认出来的,吃着更甜。”
阿阳接过籽仁放进嘴里,确实挺甜的,带着点阳光的味道。
他又掰了几颗,一边吃一边往前走,走到坡边的田埂上,忍不住朝城墙的方向望去。
安和城的城墙是用灰色的巨石砌的,有两三层楼高,城墙上能看到士兵巡逻的身影,他们穿着绿色的制服,手里拿着长枪,步伐整齐。
“林总长,你说咱们学这些植物知识,真的能帮上忙吗?”
阿阳忍不住开口,“你看城墙上的士兵,他们练的都是打异兽的本事,咱们天天看草、挖根,要是真有异兽来,这些能管用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