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青书的带领下,早已迫不及待、激动万分的武当弟子们,怀着朝圣般虔诚而又无比兴奋的心情,在各自主事和长老的组织下,
排着虽然激动难耐却依旧努力保持秩序的队伍,如同一条汹涌奔腾的人流长河,开始源源不断地、井然有序地涌入那象征着无限未来的百丈光门。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长生的渴望以及对强大力量的追求。
许多人甚至在踏入光门前,忍不住回头,最后深深望一眼身后熟悉的武当山景,将这份记忆烙印在心底,然后带着决然与新生的喜悦,迈步而入。
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俞岱岩四人,站在高台边缘,默默注视着这历史性的一幕。
看着弟子们脸上那充满希望的光芒,看着武当派的未来就此改写,他们心中充满了激动、欣慰与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四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决然。
宋远桥沉声道:“二位师弟,四弟,武当的未来,就在门后了。
我们,也该进去了。”
俞莲舟重重点头:“传承道统,引领后辈,吾辈责无旁贷。”
俞岱岩拄着拐杖,眼神坚定:“能有此仙缘,实乃万幸,必当珍惜。”
张松溪笑道:“走吧,去看看无忌为我们武当准备的,是何等辉煌的新天地!”
四人最后看了一眼身后巍峨的紫霄宫,苍翠的武当山峦,以及那片他们守护、经营了数十年的大地,随即毅然转身,步履沉稳地走下高台,跟在队伍的最后方,步入了那混沌光门之中,身影同样消失在那片新生天地。
待到所有武当弟子,包括宋远桥四人尽数进入,原本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广场,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山风卷起的几片落叶,诉说着方才的喧嚣。
张无忌独自一人,负手立于空旷的广场中央,青衫在风中微微飘动。
他心念一动,那巨大的百丈光门开始如同潮水般缓缓收缩,边缘的混沌光芒与符文逐渐内敛,最终化作一点微不可察的流光,彻底隐没于虚空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环顾四周,确认再无遗漏,张无忌的目光,投向了紫霄宫后山,那片云雾缭绕、张三丰常年闭关的幽静石室方向。
他并未前去叩关打扰。
太师父张三丰修为深不可测,此次闭关必然事关重大,或许正在冲击更高的武道境界,甚至是尝试触摸那虚无缥缈的仙道门槛。
此刻贸然打扰,恐有不妥。
只是身形微微一晃,如同瞬移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那紧闭的布满青苔的古老石室之外。
石室周围灵气氤氲,隐隐与整个武当山脉的气机相连。
站在门外,能清晰地感受到石室内部,那股如同深渊大海般浩瀚无垠、却又沉浸在某种深层悟道状态中的磅礴气息。
那气息如同沉睡的巨龙,内敛而恐怖。
张无忌并指如剑,指尖土黄色与淡蓝色灵力交织流转,蕴含着他对土、水双系法则的理解。
他运转灵力,以指代笔,在石门旁那面光滑如镜、坚硬逾铁的石壁上,龙飞凤舞地刻下了一行大字。字迹深入石髓,笔画间隐隐有道韵流转,灵光闪烁:
“太师父尊鉴:无忌已归,幸不辱命,觅得仙缘。
今携武当全体弟子,暂入吾界修行,以期超脱。
界内百日,外界一昼。
您出关后,意念稍动,触及此字,无忌无论身在何方,皆心生感应,即刻来见,详陈一切。——无忌 叩首谨留”
刻完这行字,他后退一步,仔细看了看,确认字迹清晰,道韵留存,足以维持很长时间。
如此,太师父出关后,第一时间便能知晓一切,也不会因找不到人而担忧。
做完这一切,他不再停留于此。
“锵!”
一声清越如龙吟的剑鸣响起,秋水剑应声出鞘,悬浮于他身前尺许之处,剑身幽蓝光华流转,微微震颤,发出愉悦的轻鸣,仿佛在期待着下一次的翱翔。
张无忌一步踏出,稳稳立于秋水剑宽阔的剑身之上。
他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这片承载了他童年记忆、师徒情谊的武当山。
群峰叠翠,宫观巍峨,在夕阳的余晖下,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静谧而壮丽。
一丝复杂难明的情愫在他眼中闪过。
就在刚才,他向大师伯宋远桥询问是否知晓周芷若的消息时,得到了一个让他心绪微澜的答案——
那个汉水之畔,曾在他身受玄冥神掌寒毒、颠沛流离时,给他带来难得温暖与慰藉的渔家女孩,那个命运多舛、身世堪怜的少女,终究还是如冥冥中某种既定轨迹那般,拜入了峨眉派灭绝师太的门下。
“芷若妹妹……兜兜转转,你还是去了峨眉么……”
张无忌心中轻轻一叹,泛起一丝涟漪。
前世的记忆碎片与今世真实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他对那个善良纯洁,却又在命运拨弄下隐隐透着一丝倔强与不安的女孩,始终存有一份特殊的好感、怜惜与责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