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赴边关,一念心愿向南来。
姜楚被倪华请进了刺史府内,倪华让人奉上茶果招待,两人于席间再次谈起了裴翾来。
“姜大小姐,那天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位裴兄弟还在本刺史这里留下了手书呢。”
倪华说着,让下人拿来那本册子,翻到裴翾写的那一页,递给了姜楚。
姜楚拿过来一看,只见上边写着:裴翾,宣州安源县裴家村人氏,前往桂坪县救县令李彦。
她秀眉一挑,他的真名原来叫裴翾?那为什么他告诉自己他叫裴潜云呢?
“倪刺史,这位李彦是何人,跟裴潜……不,裴翾是何关系,你知道吗?”
倪华仰起头:“李彦五年前,乃是宣州安源县的县令,至于他们是何关系,本刺史就不知道了……”
姜楚稍稍有些震惊,为什么裴翾会千里迢迢来找这个李彦呢?想必这两人一定有着她不知道的关系……
“那倪刺史,他这么单人独马的来此,你就放任他走了?他戴着个面具,一身黑衣,你不怀疑他吗?”姜楚忽然问道。
“哈哈哈哈……”倪华笑了起来,“我有什么好怀疑的,我难道会怀疑一个来自宣州的同乡不成?”
“同乡?”姜楚一蹙眉。
“是啊,他是宣州安源县的,本刺史祖籍是宣州郎溪县的,自己同乡总不可能是叛军的细作吧?”倪华带着笑意说道。
“原来如此!”姜楚明白了。
这时,倪华看着姜楚放在一旁的黑褐色斗笠,忽然眼睛一亮:“姜大小姐,也喜欢戴斗笠?”
姜楚笑笑:“是的呢。”
“那位裴兄弟,也有一顶同样的斗笠啊……”倪华笑着说道。
姜楚再度笑笑:“我知道,因为我们是朋友嘛……”
倪华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一样,却没有再多嘴了,而是招呼姜楚喝起了茶来。
姜楚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顿时皱眉,这茶好苦。
看着姜楚那喝完茶后的样子,倪华问道:“是不是很苦?”
姜楚点头。
“我们岭南道,从百姓到官员,都很苦,这里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相当湿热,多蚊虫鼠蚁,人容易生病。所以,我们渐渐喜欢上了这岭南的苦茶。”倪华说道。
“这苦茶,有什么讲究吗?”姜楚问道。
“没什么讲究,它只能清热祛湿而已,但是这味道一般人都喝不惯,而喝惯了之后,也就离不开了。”倪华带着意味深长的语气说道。
姜楚听完此话后,再度喝上一口,说道:“倪刺史,我不嫌这茶苦,现在岭南道的百姓才是最苦的,说不定,很多人连这种苦茶都喝不上。”
“是啊……”倪华长叹了一口气,“这阵子,我每天都会派人去打探军情,城内则让官兵戒严,抓奸细,一刻也不敢放松,南边过来的流民,也分地方安置了起来……”
姜楚听到此处,忽然问道:“那打探军情的人,有没有生命危险呢?”
倪华撇头看向了姜楚:“当然有!我派去的人,起码有二十个没回来。”
姜楚眼眶微睁。
“姜大小姐,你还是不要擅自行动的好,现在我这桂林城,暂时还是平安无事的。你要是出了这里往南走,那可就难说了……”倪华对姜楚严肃道。
姜楚默默点头,自己的确是没有经验。可要等到自己老爹姜淮到来,起码还要十几天,难不成她这十几天就要一直待在这里?
然而,一个自南方而来的人让她改变了主意!
“大人,南边来人了,他们自称是桂坪县县令李彦的部下,前来拜见大人的!”一个仆从匆忙走入刺史府的堂中,对正在跟姜楚喝茶的倪华说道。
“李彦的部下?”倪华挑了挑眉,随后手一摆,“将他们带头的带进来!”
姜楚见李彦要见客,于是道:“既然刺史大人有事要处理,那我要不要回避一下?”
“不必!”倪华摆摆手,“既然是南边桂坪县的来人,定然带来了南边最新的消息,姜大小姐也正好可以听听。”
“好!”
于是姜楚端坐了下来。
很快,倪华的仆人带进来了一个高高的汉子,那汉子见到倪华,恭恭敬敬一拱手,随后跪了下来,用不太熟练的汉话说道:“草民忙牙,见过刺史大人!”
“忙牙?”倪华怔了一怔,仔细观看起忙牙的形象后,问道:“你,不是汉人吧?”
忙牙抬头:“回刺史大人的话,草民乃是侗民,不是汉人。因李大人于我族人有恩,所以草民特来为李大人送信。”
眼看这个侗民礼貌有加,倪华点头道:“想不到,你们侗民居然如此懂礼。”
忙牙憨厚一笑,随即从怀里拿出一封文书,双手恭恭敬敬递上:“这是李大人的书信,请刺史大人过目。”
倪华的仆从忙接过信,转递给倪华,倪华拿过来一看,只见这书信信封面上写着:倪刺史亲启。背后盖上了桂坪县县令的印章。
倪华打开信,一看之下,顿时,皱起了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