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将手枪拿在手里仔细查看,“试过效果了?”
应元正点头,“试过了。效果达到了我的预期,我也没想到常师傅这么厉害。就……又给他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妃轻轻抬眉,“有新的改动?”
“确实有些。起初我也觉得那些设想过于艰难,且大多基于我的推测,因此不敢告诉常师傅,更未在图纸上标注出来。”
他顿了顿,语气中透露出一丝钦佩,“但现在看来,常师傅的实力远超我想象,便想让他试试看。”
王妃只是点了点头,继续专注于手中的枪。
“母妃,这把手枪您先收下吧。它与长款燧发枪不同,您可能需要些时间来熟悉使用。
而且,这把枪已经可以用了,作为防身武器非常合适。”
王妃眉头微挑,将枪递还给他,“还是暂且由你保管吧。等到常六那边的改动完成,你不也需要对比一下吗?”
应元正摇头,“不用,儿臣心里有数。这把枪就先留给母妃,等新的版本出来后,我会送来替换。”
王妃没有再争辩,“……那好,就先放在我这儿。”
应元正的事做完了,他双手行礼,“那儿臣便告退了。”
“嗯,去忙吧。”王妃点头。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不久后,常六便来了。
这次,常六并未像往常那样拘束着手脚,而是挺直了脊梁,神情严肃地站在那里。
“喜欢吗?”王妃问他。
常六咧嘴笑着,脸上的皱褶更多了。
“喜欢!尤其是看到成品的那一刻。这一切都要感谢殿下的清晰图纸,否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
能想出这样的结构,殿下才是真正的大师。”
“他确实……擅长此道。”王妃接着问:“那么,关于新提出的结构,制作起来困难吗?”
常六点头,“非常不好做。我甚至有种感觉,殿下似乎从一开始就有第二版的设计,但因为某些原因放弃了。”
“因为难度?”
“是。因为改动的地方,不仅限于枪支本身的复杂性,还包括弹丸的设计。”常六回答。
“这么说……他一开始就确定了,最好的方案?”王妃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常六没有多想,只是无奈地说道:“殿下天纵奇才,是我们耽误了他。
如果有更厉害的师傅,肯定能完成他的构想。现在倒是困在了制作方面。”
王妃却摇头,“做不出来,就是画的天花乱坠也没用。
他大概心里也有数,才会采用第一版。现在愿意说出来,自然是相信您的实力。”
王妃笑了笑,“也许我早该让你们见面的。”
常六的脸庞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还是王妃说的对,人活着,就能遇到好事。能遇到王妃和世子,我这一生足矣!”
“常师傅可别太早下结论,未来还有更多的好事等着你呢。”王妃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常六看着这样的王妃,又想起当年被救时的场景。
“既然王妃这么说,那我就期待着您所描绘的那种未来吧。”
说完,常六告辞离去。
应元正回到房间,想着这次常师傅肯定会来找他了吧。
谁知这一等就等到了二月。
常师傅是没等来,倒是等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当大安通报来人的名字时,应元正愣了一下,但还是礼貌地请对方进来。
“世子好久不见了。”隆六大大咧咧地行礼。
应元正突然发现身边怎么那么多‘六’。
【这是个好兆头,寓意不错,象征着我们的造反事业顺风顺水!】
‘……你不去当销售真是可惜了。’
应元正打量他,“你怎么又来岭南了?又捐了哪个官?”
感觉几个月不见,这人都发福了。
隆六大摇大摆地坐下,“听说世子这里引进了一种耐寒耐旱、产量高的新型作物,特地来看看。”
他接过小东儿的茶,大大咧咧地喝了一口。
“按照世子的说法,这批作物这个月就要收获了。如果真的如传言般优秀,我想将其引入家乡,造福乡亲们。”
应元正眉头一挑,“你在四川做了个什么官?”
隆六摆摆手,“世子,不是只有做官的,才能为乡亲们办事。我是真心诚意地为百姓着想。”
应元正眉头皱的更紧了。
“你家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有这般实力和名声?”
从岭南运土豆,不仅路途遥远,还会遇到匪徒,这就已经不划算了。
这人还有自信能让百姓都种下去。
他都是靠着和百姓共同抵御灾情得到的信任,才推行下去的。
隆六清了清嗓子,“哎呀,这事……”
“你不说,那我也不说。你自己去外面买吧。”应元正当即打断他。
隆六一拍大腿,“哎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生意,就是……盐引。”
好家伙!
这算‘大不了’的生意?那什么才算大生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