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隆六压低声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殿下治岭南,缺的不是忠心,而是通天的商路与民间耳目。”
他顿了顿,语气笃定,“我虽失了盐引,可旧日人脉未断。川中大小商贾、码头脚行、乡绅里正,哪个不欠我几分人情?
只要殿下点头,这些全可为殿下所用。”
应元正端起茶,眸光微闪,“那你想要什么?”
隆六想了想,“我想求个去珠海的经商许可。”
应元正瞪大了眼睛,“你要搬家了?”
隆六摇头,“怎么会?”
“那怎么舍近求远,跑到珠海去做生意?”
这一来一回,两年能回家一次都算是顾家的了。
隆六不慌不忙地回答,“是土豆。也不止是土豆。
红薯,粟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皆自海外而来。既然能有这一批,将来便还会有更多良种、奇物传入。”
他叹了口气,“可惜,整个大顺唯有珠海一口通商。我不去那里,还能去哪?”
应元正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这个想法,当即放下茶盏,“我给不了你这个许可。
珠海的东西可以少量流出来,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可若要正式通商,规矩极严。
平南王府身份特殊,更不能插手此事。”
隆六却神色从容:“殿下,我不急。”
他缓缓说:“我说的,是将来等您真正执掌岭南之时,再予我通行之便。”
应元正看着他,“那还早得很。”
“没事,您就当我是前期投资。这都是我应该付出的。”隆六一点都不介意。
应元正在心里问系统。
‘这对我们算好处吧?但四川的消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就算要天府之国当粮仓,这陆地距离也太远了。’
【万一有用呢?以后的承诺,以后再说。说不定报完仇我们都回家了,哪有以后。】
‘……还得是你。’
虽然应元正没有说话,但隆六感觉到他的态度松动了。
“这次来,我也给世子带了一些巴蜀的特产,聊表心意。”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交予小东儿。
小东儿谨慎接过,先翻阅一遍,确认无异,才呈给应元正。
应元正只随意扫了一眼,是些药材,还有布样。
礼物嘛,哪有不收的?让别人再运回去,多不好。
“多谢你的好意。”应元正由衷的说道。
“殿下喜欢就好!”隆六笑容满面。
他起身拱手:“那我便在岭南待到二月底,亲眼看看这土豆收成如何。
殿下若有什么差遣,可派人到广进客栈寻我。”
应元正点头,命小东儿送客。
待人走后,他靠在椅上,若有所思
‘盐业没了,转头就盯上珠海这条通商路……眼光倒是够准。’
【毕竟在岭南做过官,知道这里的情况。】
‘等造反后,珠海这条商路,我肯定是要打通。到时候,珠海会相当发达。也得立新规,管住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
【大力发展商业,迟早会催生出新的资产阶级。】
‘要的就是这个!所有的改革都是新的既得利益者来推翻旧的利益者。单凭我一人,怎么对抗整个封建官僚体系?’
【……我还以为宿主,一听到资本就摇头呢。】
‘啊?资本和权力到底哪个危险性更大,我还是分辨的出来。再说资本主义怎么也比封建主义强啊。’
两日后,衙门开衙。
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接下来的收获关系到整个岭南的粮食安危。
恰在此时,严建章与何江也先后归来。
何江向应元正请示,他需要花几天时间带着兄妹去珠海的学院参加抽签。
“去吧。”应元正没理由拒绝。
而严建章则表示自己要下乡去看看。
“殿下,早种的农户马上也该开挖了。我想下乡走一趟,看看收成如何,也听听农户们种这新粮,遇到了什么难处。”
应元正还能说什么呢?这人他又劝不住。
“去吧。”
五日后,申良平也风尘仆仆赶回。
一听说严建章已经去了乡下,他也表示自己要去看看。
“去吧。”
忙!忙点好!
到了二月中旬,最晚一批播种的土豆也终于收获。
傅丘忙的脚不沾地,应元正也在南越府周围各地巡视。
谢天谢地,土豆没出问题,产量虽然不多,但比绿豆什么都产量高。
当地知县更是在田里架锅,允许大家现场煮来尝尝。
之前见到的胡阿婆,分了应元正一块。
这土豆个头不大,一口一个。
“好吃!”尝过的农户纷纷赞叹,“比糙米还香!”
应元正也松了口气,“乡亲们,春耕在即,咱们再接再厉!”
有了粮食,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便有了干劲。
回到衙门发现,赵明与傅丘脸上都是轻松之色。看来其他各县收成也正常。
傅丘见到应元正,双手有些颤抖,“世子,多亏了您啊!要不是您,还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次危机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