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难从命。”李淳风摇头。
为何?李丽质追问,朝野皆知李大人精通卜算推演。”
剑神榜岂是凡人能窥测?李淳风笑道,能预感自身排名已属机缘。
若人人可算,此榜何用?
金榜现世,天命更迭,上榜者命数皆不可测。”
李丽质只得作罢,转而问道:那赢零可入前十否?
此言一出,满座王孙纷纷皱眉。
赢零之名,于他们而言犹如梦魇。
使馆斩贵族,夜宴压群英,令大唐子弟颜面尽失。
长乐,赢零当日不过是斩杀重伤的金轮法王,剑道岂能胜过李大人?李承乾出言反驳。
那为何李大人已上榜,赢零却杳无踪迹?李丽质反唇相讥,可见其剑道更为高深。”
荒谬!李承乾断然道,此榜只列专精剑道者。
赢零剑术虽佳,却非主修,自然无缘上榜。”
我大唐英才辈出,多少强者未登剑神榜,非其剑道不精,而是另有更强绝学。”
赢零所长正是剑术,兄长且看,他的剑道造诣定在在李大人之上。”李丽质瞥了眼李承乾,眸光扫过雅间内一众王孙公子,冷声道:
当初赢零位列王侯榜末位,你们深信不疑。
待他入唐后,多少人曾在他手中吃亏?如今仍轻视于他,看来教训还不够。”
李承乾见李丽质因赢零之事与自己争锋相对,心中顿时不快。
这时,一名内侍恭敬地走进雅间,向李丽质行礼道:
“长乐公主,陛下传旨:秦国方面传来关于赢零殿下的消息,若公主想知晓详情,可前往紫寰殿面圣。”
李丽质闻言,眼中闪过欣喜之色。
“懒得再与你们争论,但我坚信剑神榜必有赢零一席!”她说完便随内侍离去,步履匆忙,恨不得立刻赶到紫寰殿。
此前,赢零因推行分田令与释奴令被召回咸阳复命。
如今时日已过,想必秦皇的旨意已经下达。
究竟是何种结果?是否罢免了他的东郡郡守之职?若失去权位,赢零恐怕难以抵挡秦国贵族的围攻。
他能否安然度过此劫?
李丽质心中忧虑,踏入紫寰殿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父皇,赢零如何了?秦皇可有责罚?是否削夺了他的职权?”
“如此急躁,哪有半分公主的仪态?”李世民见她神色焦急,无奈摇头。
女儿对赢零的关切,竟让他这位父亲隐约泛起一丝酸意。
“父皇”李丽质展露笑颜,轻扯李世民的衣袖撒娇,“您最疼爱长乐了,快告诉我秦国的消息吧!”
“赢零未被惩处。”李世民缓缓说道,“秦皇不仅未剥夺他的职位,反而令他担任伐隋辅军。”
“未受责罚就好。”李丽质略微安心,随即又问,“伐隋辅军?秦国要攻打大隋?”
“正是。”李世民点头道,“秦皇向来野心勃勃,昔日吞并六国。
如今隋帝杨广昏聩,民心涣散,三征高丽失败后威望尽丧,国内世家割据,动荡不休。
如此良机,秦皇岂会错过?”
“据闻,秦皇已派遣蒙武统领铁骑为主力,赢零率东郡兵马为偏师,合力攻隋。
此举应是让赢零牵制部分隋军兵力。”
李丽质恍然:“秦皇是想借此战暂时压制贵族的不满?”
“不错。”李世民叹道,“此战成败,关乎赢零的安危。”
李世民继续说道:“嬴政已决定保全赢零,同时向秦国贵族承诺,分田与释奴的新政仅在东郡实行。”
李丽质沉吟片刻,问道:“那嬴政对赢零究竟是何用意?”
“先是任命他为东郡郡守,或许是为了考验他的治理才能。
如今又让他参与国战,莫非是想试探他的统军之能?”
“若真如此,嬴政似乎仍对他有所期望。”
李世民赞同道:“确实如此。
尽管赢零的新政超出嬴政预期,但治理成效尚可,嬴政愿意再给他机会,看看他的军事才能。”
“难道嬴政有意立他为储君?”
“或许有此打算,但赢零新政得罪了秦国诸多权贵,想要登临大位,恐怕希望渺茫。”
李世民补充道:“况且,想要真正获得嬴政的认可,绝非易事。”
“治政与领军截然不同。
赢零从未经历大战,毫无统兵经验,想要攻入大隋,难比登天。”
“大隋虽衰,但根基犹在,其爪牙依旧锋利,稍有差池,便会损失惨重。”
“若赢零无法达到嬴政的期望,终将失去信任。”
“真的毫无胜算?”李丽质忧心如焚,“赢零当真无法攻入大隋?”
“仅凭他个人之力,希望渺茫,更何况他还拒绝了嬴政派给他的大将李信。”
李世民叹息道:“李信乃秦国名将,曾率军灭燕,虽因伐楚失利失去嬴政信任,但才能仍在。”
“若赢零接受李信的协助,攻隋尚有胜机,可惜他执意拒绝。”
“更甚者,他还打算在攻占的大隋疆土上继续推行新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