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环的青光在左臂皮肤上微微跳动,屏幕上的波动曲线已趋于平缓。陈玄指尖轻点玉简边缘,将最后一段生物反馈数据封存归档。他缓缓取下检测环,接口处那抹青色光晕依旧未散,与昨夜焊点渗出的光芒频率一致,如同某种隐秘的节律,在静室中无声共振。
他没有起身,只是将玉简推至案侧,目光落在《太一基础法典》的封面上。青铜鼎虚影在识海中沉静如初,但方才解析出的“炼体锻骨”机制仍在脑中回响——肌肉纤维的应力-应变关系、骨骼再生的能量阈值、五脏代谢链的熵变路径。这些不再是模糊的修行术语,而是可量化、可建模的物理过程。
他取出符笔,在空白玉简上写下第一行字:“目标:提升组织导热率λ,降低能量损耗ΔE。”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优先方向:炼体液配方优化。”
药材早已备好。赤髓藤、玄骨草、龙须蕨、寒心莲……七味主药整齐排列于玄铁托盘之上,每一株都经灵气浓度检测仪初筛,确保活性成分处于峰值区间。他打开仪器包,取出微型蒸馏装置,玻璃导管在灵力驱动下缓缓升温。第一味药是赤髓藤,其灵气沸点为三百二十七度,稍有偏差便会碳化失效。
控温旋钮被精确调节至第三档,蒸馏瓶内药液开始缓慢沸腾,淡红色蒸汽沿冷凝管螺旋上升,最终滴入真空密封罐。他盯着计时玉盘,每十二息记录一次出液量,发现前五分钟逸散率高达41%,远超模型预测。他立即调出流体力学模拟界面,重新计算压力梯度与流速关系,判断是冷凝段温差过大导致蒸汽不稳定。
他取出一块寒晶贴附于导管外壁,降低局部温度梯度,第二次萃取时逸散率降至18%。效果仍不理想,但他未停手,继续调整进气口角度,使蒸汽呈层流状态进入冷凝区。第三次,逸散率终于稳定在6.3%,达到可接受范围。
接下来是玄骨草,其有效成分为高密度钙化微粒,极易在提纯过程中团聚沉淀。他加入微量凝灵露作为分散剂,同时施加低频震荡场,使颗粒均匀悬浮。提取液呈现乳白色,静置三刻钟无分层现象,符合预期。
七味药材逐一完成提纯,每一瓶提取液都被标注编号与参数。他调出配比模型,依据经脉网络的流体阻抗分布,设定各成分注入顺序:先低粘度载体液打底,再逐次加入高活性成分,最后以寒心莲液封顶,形成梯度释放结构。
滴管悬于混合皿上方,第一滴赤髓藤液落入中心,泛起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第二滴玄骨草液紧随其后,两股液体短暂分离后迅速融合,未出现相斥反应。第三、第四……直至第七滴寒心莲液落下,整团药液由乳白转为淡金,通体透明,无杂质,无气泡。
第一代科学炼体液,S-1,合成成功。
他并未立即使用,而是启动灵气流向仪,将一滴药液置于检测台上。探针扫描显示,其能量频谱与少阴心经共振峰高度吻合,吸收效率理论值达78%。神经毒性检测模块未触发警报,细胞相容性测试结果为“低排斥”。数据看似乐观,但他清楚,体外模拟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生理响应。
他取出一支特制玉针,针尾连接微型渗透泵,可控制流速为每分钟0.05毫升。药液被稀释十倍后注入泵体,他撩起左袖,将针尖对准青灵穴。
刺入瞬间,皮肤微颤,药液开始缓慢注入。他同步启动三台仪器:灵气流向仪捕捉能量轨迹,神经电位记录仪监测痛觉信号,微型热成像阵列则聚焦于皮下三层组织的温度变化。
时间在沉默中流逝。
一刻钟后,热成像图显示局部代谢温度上升0.8摄氏度,细胞活性提升12.3%。灵气流向仪捕捉到一股微弱能量流沿少阴心经向上游走,速度为每秒1.7厘米,符合低速层流特征。神经电位始终平稳,未出现异常放电。
效果存在,但极其有限。
他拔出玉针,轻揉穴位周围皮肤,触感并无明显强化迹象。经脉未扩张,筋膜未松弛,药力似乎被阻隔在浅层组织之外。他调出数据对比图,发现实际导热率提升仅为预测值的37%,与初源灵液相比并无质的飞跃。
问题出在哪里?
他闭目,脑海中重现药液注入全过程。能量流动路径正确,吸收效率达标,但作用深度不足。他猛然意识到:药剂缺乏跨膜载体,无法突破筋膜屏障。就像水无法渗透油膜,活性成分被困于表层。
“需要模拟载体蛋白。”他低声自语,“蛟鳞粉……或许可行。”
蛟鳞粉源自深海蛟类蜕皮,其分子结构具有天然脂溶性通道,常用于高阶丹药中助药力透骨。若将其微粒化并表面修饰负电荷,或可模拟生物转运蛋白功能。
他记下备注:“明日试加0.03%脱脂蛟鳞粉,预处理为纳米级分散态。”
此时,距离试验开始已过去半个时辰。他将剩余药液封入标有“S-1”的玉瓶,贴上符印标记。实验日志被完整录入专属符牌袋,包含药材批次、萃取参数、配比比例、监测数据及初步结论。
他静坐片刻,调息归元。体内经脉无异样,未见灵气淤积或反噬征兆。首次人体试验虽未达预期,但至少验证了三点:路径可行、配比合理、安全性可控。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新数据的来源。
他取出检测仪,重新校准探头,设定明晨寅时自动唤醒程序。随后将仪器包归位,整理实验台,熄灭蒸馏装置的灵火。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如同每一次科研推进——不因小成而喜,亦不因挫而止。
最后,他坐回案前,取出一张新玉简,写下今日总结:
“今日成果:路径正确,参数需调。失败非误,乃数据之源。”
笔尖停下,他凝视着这行字,忽然察觉检测环接口处的青光微微闪动了一下,频率与“霜魄”碎片曾发出的脉冲完全相同。他低头看向寒玉匣,匣面冰丝纹路静止如常,无任何异动。
他伸手触碰接口,光晕骤然增强,随即又归于平静。
他未再动作,只是将检测环轻轻放回仪器包,扣紧锁扣。
喜欢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