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宸的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刑侦支队办公室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质疑高速记录?质疑酒店监控时间?这胆子未免也太大了!那可是两大看似最坚不可摧的电子证据系统。但林宸指出的那个时间逻辑矛盾——从江州高速出口到酒店所需时间与监控记录抵达时间之间的不合理差值——又像一根尖刺,扎在所有人的心头,让人无法忽视。
陈建国反应极快,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按林宸说的办!联系江州高速交警,调取原始记录和监控!张猛,你亲自带人再去一趟锦华苑,找到那个清洁工,务必问出更多东西,把四点半左右所有监控再过一遍筛子,一只苍蝇飞过都要给我看清楚!”
命令一下,整个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质疑归质疑,但一旦有了明确的方向,警察的行动力是毋庸置疑的。
林宸和赵思妍则一头扎进了交通网络的地图里。
技术科的几块大屏幕被同时点亮。一张是本市到江州市的详细高速公路地图,上面标注了每一个出入口、服务区、停车区、以及已知的监控探头位置。另一张是江州市区的局部放大图,重点标注了王薇下榻的酒店及其周边道路网络。第三块屏幕上则运行着一个复杂的路线规划和时间计算软件。
“如果,”林宸站在屏幕前,目光如炬,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王薇想要在案发时间段内制造出她在江州的不在场证明,同时又具备返回本市作案的时间窗口,那么她唯一可能利用的,就是这段路程中的‘时间差’。”
他用手在屏幕上的高速路线图虚划了一条线。
“从理论上讲,她需要完成几个步骤:第一,提前出发,或者以极快速度行驶,争取出提前量。但高速记录显示她的入口时间和平均车速基本正常,这一点可能性不大。第二,在途中某个点,以某种方式‘消失’一段时间,用于往返本市作案。第三,再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江州,并留下抵达酒店的记录。”
赵思妍接着他的话,用技术性的语言补充道:“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这条高速路上,寻找可能存在‘监控盲区’或者‘时间造假’节点的路段。比如,某个服务区或停车区,其内部监控存在死角,或者其进出记录与主路监控不同步;又或者,某段路因为施工、事故等原因,存在临时性的监控失效或时间记录混乱。”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且需要高度耐心和想象力的工作。他们需要将自己代入犯罪者的角色,以最高的智商和对系统的了解,去寻找那可能存在的漏洞。
“我们从最经典的‘休息站换车’或者‘休息站接力’模式开始排查。”林宸说道。这是制造不在场证明的常见手法之一:同伙在休息站等待,交换车辆或者交换身份,由另一人继续完成剩余路程,而本人则金蝉脱壳。
他们调取了王薇车辆从本市入口到江州出口沿途所有服务区、停车区的监控记录。这是一个海量的视频审查工作。技术科的其他同事也被动员起来,分时段查看。
时间在紧张的排查中一分一秒过去。
高速交警那边的反馈最先回来。经过核实,王薇的车辆在江州市高速出口的准确驶离时间是下午四点五十二分十七秒。这个时间与之前提供的记录一致,精确到了秒。出口处的多角度高清监控也显示,驾驶车辆的确是一名女性,戴着墨镜和帽子,但从轮廓和发型上看,与王薇高度相似。
这个结果像是一盆冷水,浇熄了一些刚刚燃起的希望。高速出口记录似乎没问题,驾驶者似乎也是王薇本人。
那么,时间矛盾点就更突出了。四点五十二分下高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五点零五分就出现在二十多分钟车程外的酒店停车场!除非酒店监控的时间真的被延迟了!
赵思妍那边的进展则陷入僵局。酒店监控系统的底层日志异常复杂,短时间内难以找到确凿的、被人为篡改时间同步的证据。酒店方面也一再保证他们的系统绝对安全可靠。
张猛那边也从锦华苑传回消息。那个清洁女工被反复询问,都快急哭了,但还是无法准确回忆起看到那;个“没戴帽子的快递员”的具体时间,只说“大概是四点半到五点之间吧”。而十六楼及其他楼层的监控反复查看,那个“快递员”就像蒸发了一样,只在那个时间段出现了那一次,没有再被其他摄像头捕捉到清晰的正面或离开的画面。
线索似乎再次走进了死胡同。唯一的矛盾点,悬在了半空中,无法落地。
办公室里的气氛重新变得压抑起来。难道真的是计算错误?或者忽略了某些交通上的特殊情况?
林宸站在巨大的高速公路地图前,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反而更加专注。他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一寸一寸地掠过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
服务区、停车区、隧道、桥梁、互通立交……每一个点都在他脑海中快速闪过,计算着其可能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