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如同精心绘制的蓝图,但破案需要的是钢筋水泥般坚实的证据。
陈建国雷厉风行,兵分两路。一队由张猛带领,立刻出发前往那条隐藏在高速公路旁的“七号停车区”以及那条理论上存在的、通往废弃匝道的辅路进行实地勘察。另一路,则继续由林宸和赵思妍主导,全力攻坚“时间篡改”的核心技术难题,尤其是酒店监控系统那一小时延迟的骇人假设。
办公室里,气氛比之前更加紧张,却也更有了目标感。林宸和赵思妍面前的屏幕上,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数据流,而是高度聚焦的几条关键时间线。
“如果酒店监控的整体时间被延迟了一小时,”赵思妍一边快速敲击键盘,一边眉头紧锁,“那么它记录的所有事件,其真实发生时间都应该比显示时间早一小时。王薇驾车驶入停车场的时间就不是下午五点零五分,而是下午四点零五分左右。”
“但这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林宸凝视着白板上的时间轴,思维高速运转,“如果她四点零五分就到了酒店,那么她从高速出口到酒店只用了不到十三分钟?这在那段市区路况下几乎不可能。或者,反过来推断,她实际抵达酒店的时间更晚,但监控时间被拨慢了一小时,使得显示时间变早?”
时间,这个看似客观的尺度,一旦被人为操纵,就变成了缠绕在一起的乱麻。
“不对,”林宸很快否定了自己的后一个想法,“如果监控时间被拨慢,那么她抵达酒店的显示时间应该比实际时间晚,这无法解释她为何能‘提前’出现。所以,只可能是监控时间被整体拨快了!让所有事件在录像上看起来比实际发生的时间更早!”
拨快一小时!
这个结论让赵思妍都愣了一下。“拨快系统时间一小时?这……这动静太大了,服务器日志里不可能没有异常记录,而且很容易被日常维护发现。”
“如果不是粗暴地直接修改系统时钟呢?”林宸的目光锐利起来,“思妍,你之前提到过,网络时间同步协议可能存在毫秒级的微小误差。如果……如果有人不是修改时钟,而是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影响了时间戳的‘写入’机制,或者……篡改了时间同步的‘源头’呢?”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天方夜谭。但却是目前唯一能解释所有矛盾的方向。
赵思妍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NTP同步……通常设备会配置多个时间服务器源作为冗余和校验。如果……如果有人能短暂地劫持或伪造其中一个优先级较高的时间服务器响应,向酒店监控系统发送一个比实际时间快一小时的错误时间信号……”
“而且只在特定的、短暂的时间内发送这个错误信号!”林宸立刻接上,“比如,只在案发当天下午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比如王薇预计要抵达酒店的前后一两个小时里!之后,系统又会自动与正确的时间源同步,恢复正常。这样,在浩如烟海的系统日志里,可能只会留下一条看似普通的、短暂的时间校准记录,很容易被忽略!”
“需要极高的网络入侵技术和对目标系统架构的深入了解。”赵思妍语气凝重,“但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尤其是如果内部有人接应,或者提前植入了后门。”
方向再次明确!从质疑监控画面延迟,到质疑整个系统的时间同步源!
但这依然只是理论。如何证明?
“我们需要找到证据,证明在案发当天下午,酒店监控系统的时间,与其他独立系统的时间,出现过不同步!”林宸斩钉截铁地说,“而且,这种不同步恰好是一小时!”
哪些是“独立系统”?
他们的目光立刻投向了其他几个拥有自身时间记录的系统:
1.酒店的门禁系统记录人员进出房间的时间。
2.会议的电子签到系统。
3.酒店周边的市政交通监控系统。
4.王薇本人的手机基站定位记录虽然精度不高,但能记录大致位置和时间。
如果酒店监控系统的时间在某个时间段内“跑快”了一小时,那么它记录的事件时间,必然会与这些独立系统记录下的、同一事件的发生时间,产生一小时的偏差!
调查立刻转向这个新的方向。技术科的同事们分头联系相关部门,调取这些独立系统的原始日志数据。
这个过程同样繁琐且需要各方协调配合。
等待各方数据传来的间隙,林宸再次将注意力投向了王薇的行车路线。他有一个更大胆的猜想:如果酒店监控时间被拨快了一小时,那么王薇实际抵达江州高速出口的时间,就不是下午四点五十二分,而应该更晚!可能是在下午五点五十二分左右!(显示时间四点五十二分+一小时快=实际时间五点五十二分)
那么,从下午三点二十分从本市出发,到下午五点五十二分才下高速,这段路程她用了两个半小时还多!这远远超过了正常所需时间!中间那“消失”的一个多小时,正好与她理论上利用停车区盲区往返本市作案的时间窗口吻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