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西侧第三条扭曲镜巷的瞬间,林溪仿佛穿越了一层无形的薄膜,外界的风声与能量流动的微弱嗡鸣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绝对的寂静。巷子两侧不再是峡谷中那种相对规整的镜壁,而是由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相互挤压镶嵌的镜面构成的墙体。这些镜面并非平整光滑,大多布满裂纹、污渍,或者扭曲成诡异的弧度,映照出的影像支离破碎,光怪陆离。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的、类似旧纸堆和金属锈蚀混合的气味,其间又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香气,令人头晕目眩。灰斗篷提到的“扭曲镜巷”名副其实,脚下的路面并非直线,而是以一种违反常理的方式蜿蜒盘旋,时而向上倾斜,时而陡然下沉,空间感在这里变得极其不可靠。林溪必须时刻集中精神,依靠清辉之力对空间的微弱感应和铜镜的指引,才能勉强辨认方向。
清辉之力在体内自然流转,如同最精密的探测仪器,将周围环境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反馈回来。她能“感觉”到那些镜面深处蕴含的混乱能量,有些如同沉睡的火山,有些则像是潜伏的毒蛇,散发着冰冷的恶意。她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能量波动异常活跃的区域,尤其是几面颜色格外深暗、仿佛能吞噬光线的镜子。
按照灰斗篷的指引,她需要避开那条“会移动的虹桥”。果然,在穿过一段尤其狭窄、两侧镜面几乎要合拢的通道后,前方出现了一片相对开阔的交叉口。交叉口的上空,并非昏暗的穹顶,而是一条横跨而过的、由流动的七彩光芒构成的桥梁。那虹桥看似绚烂美丽,但林溪的清辉感知却清晰地捕捉到,桥身的光芒中蕴含着极其不稳定的空间波动,其位置和形态似乎在以某种难以捉摸的规律缓慢变化着。一旦踏错,后果不堪设想。她谨慎地选择从下方绕行,宁愿多花些时间,也不愿冒险。
越往深处走,光线愈发昏暗,只有那些镜面自身反射出的、不知来源的昏黄光晕,勉强照亮前路。寂静被打破了,但打破寂静的,并非真实的声音。
“……救我……”
一个微弱的、带着哭腔的女声,突然从右侧一面布满蛛网般裂纹的镜子中传来。
林溪脚步一顿,目光锐利地扫向那面镜子。镜中映出的并非她的身影,而是一个模糊的、蜷缩着的女子身影,看上去可怜而无助。清辉之力扫过,反馈回来的却只有一片空洞的、模仿出来的情绪波动,没有任何真实的灵魂气息。
“幻听镜……”林溪心中明了,这就是灰斗篷提到的,喜欢模仿人声音的镜子。它们并非活物,而是这片区域混乱规则下产生的诡异现象,会捕捉闯入者的潜意识恐惧或记忆碎片,加以模仿,用以迷惑心神。
她没有理会,继续前行。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这次换了一个苍老而绝望的男声,从头顶一面倒悬的镜子里飘下。
“……林家……诅咒……”又一个充满怨恨的嘶吼,来自左前方一面血红色的碎镜。
各种声音开始层出不穷,时而哀求,时而咒骂,时而低泣,时而狞笑……它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试图钻入她的脑海,勾起她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若是在融合羲和灵光之前,林溪或许会被这些声音所扰,心神动荡。但此刻,她识海中的清辉之光稳如磐石,将这些杂音牢牢隔绝在外,如同海浪拍击礁岩,虽喧嚣,却无法撼动其分毫。
她甚至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些声音是纯粹的模仿,哪些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极其微弱的、源自过往迷失者残留的真实意念碎片。后者往往蕴含着一些关于这座镜城的零星信息,被她悄然记下。
穿过这片被“幻听镜”占据的区域,按照指引到底左转,眼前的景象再次一变。
一片“镜林”出现在她面前。
正如灰斗篷所说,这里的镜子颜色普遍比其他地方更深,呈现出一种暗沉的、如同墨绿或深紫的色泽。它们不再构成墙壁,而是如同真正的树木般,一根根“生长”在地面上,高低错落,形态更加扭曲怪诞,有的像张牙舞爪的妖魔,有的像痛苦挣扎的人形。镜林深处幽暗无比,连那昏黄的光晕似乎都被吞噬了,只有无尽的黑暗在蔓延。
而铜镜中,那代表第二缕羲和灵光的白色光点,在此地变得异常清晰和明亮!它就在这片镜林的深处!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铜镜上也显示,在这片镜林范围内,存在着数个暗红色的光点(蚀灵),它们似乎被灵光的气息所吸引,正漫无目的地在林间游荡。更麻烦的是,两个灰黑色的光点(清道夫)正从镜林的另一个方向,不紧不慢地朝着灵光的大致位置靠近。他们似乎也掌握着某种追踪手段。
必须赶在他们之前拿到灵光!
林溪不再犹豫,身形一动,如同融入阴影的猎豹,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镜林。清辉之力被她极致收敛,只维持在最低限度的防护与气息遮蔽上。她的动作轻盈而迅捷,在怪诞的镜柱间穿梭,利用它们扭曲的形态作为掩护,巧妙地避开那些游荡的蚀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