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二人在荒僻之路上行了五七日后,这一日,天色渐晚,远远地便望见了一处村庄。
唐三藏说道:“悟空,你瞧那厢有座山庄临近,咱们前去借宿一晚,明日再赶路如何?”
孙悟空应道:“且容老孙先去查看一番吉凶,再做定夺。”
孙悟空观那村庄茅屋错落有致,人畜鼎沸,便回来说道:“师父请放心前行。这定是个祥和的村落,正适合借宿。”
长老轻催白马,不多时便来到了街市口。
只见一个少年,头裹棉布,身着蓝袄,手持雨伞,背着行囊,束紧裈裤,脚蹬一双三耳草鞋,一脸不耐烦,雄赳赳气昂昂地正匆匆出街。
孙悟空见状,伸手一把扯住,问道:“你要往哪里去?我向你打听个事儿:此处是什么地方?”
那少年使劲挣扎,叫嚷道:“我庄上难道无人?偏要我来应付打听!”
孙悟空赔笑道:“施主莫要动怒。‘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说说地名又何妨?说不定我还能为你排忧解难呢。”
那少年挣不脱手,气得怒发冲冠,喊道:“倒霉!倒霉!家里长辈的气还没受够,又撞上你这个光头,受你的气!”
孙悟空道:“你若有本事挣开我的手,便可离去。”
那少年左扭右扭,却如被铁钳牢牢钳住,分毫不能动弹。他气得扔下包袱,抛开雨伞,双手雨点般朝孙悟空抓来。
孙悟空一手扶住行李,另一手抵住少年,任凭他如何折腾,都无法碰到分毫。
孙悟空非但不松手,反而抓得更紧,这可把少年急得怒发冲冠。
唐三藏赶忙说道:“悟空,不是有人来了吗?你去问其他人便是,何苦扯着他不放?放他走吧。”
孙悟空笑道:“师父有所不知。问别人只怕问不出什么有用的,非得问他,才有收获。”
那少年被孙悟空扯得无法脱身,只得说道:“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叫做高老庄。这庄上大半人家都姓高,故而得名高老庄。你快放我走罢。”
孙悟空又道:“瞧你这般行装,不像是走短途的。你如实告诉我,要去哪里,所为何事,我便放你。”
这少年无奈,只得道出实情:“我是高老太公家的下人,名叫高才。我家高老太公有个小女儿,年方二十,尚未婚配。三年前,被一个妖精霸占。
这妖精做了三年女婿,高老太公心中不悦,说道:‘女儿招了妖精,绝非长久之计:一来败坏家门声誉,二来没个体面亲家往来。’一直想把这妖精打发走。
可那妖精哪里肯走,反而将高老太公女儿关在后宅,至今已有半年,都不让她与家人相见。
高老太公给了我几两银子,让我去寻访能降妖的法师。这些日子我四处奔波,前前后后请了三四个人,可都是些没本事的和尚、脓包道士,根本降不住那妖精。
高老太公刚刚还骂了我一顿,说我办事不力,又给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让我再去请厉害的法师来降妖。
没想到撞见你这个克星,扯着我不放,耽误我赶路,里外受气,实在无奈,才跟你叫嚷。没想到你还有些手段,我挣脱不开,这才说了实话。你放我走吧。”
孙悟空道:“你可算运气好,我正有事儿要做。这可真是巧了。你也不必远行,更不用破费银子。我们可不是那些没用的和尚、道士,确实有些真本事,向来擅长降妖除怪。
这就好比‘一来照顾了郎中生意,二来又能治好眼病’。麻烦你回去转告你家主人,就说我们是东土大唐皇帝派来的御弟圣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降妖缚怪是拿手好戏。”
高才道:“你可别耽误我事儿。我一肚子气呢,你要是哄我,没什么手段,拿不住那妖精,岂不是又连累我回来受气?”
孙悟空道:“保证不会误你事儿。你带我到你家门口便是。”
那高才实在没办法,只好提起包袱,拿起雨伞,转身领他们师徒来到庄前,说道:“二位长老,你们先在马台稍坐片刻,我进去通报主人知晓。”孙悟空这才松手,放下担子,牵住马,师徒二人在门旁等候。
高才走进大门,径直往中堂走去,恰好碰见高高老太公。
高老太公骂道:“你这不知好歹的东西,怎么不去找人,又回来干什么?”
高才放下包袱和雨伞,说道:“禀告高老太公,小人才走到街口,就撞见两个和尚:一个骑马,一个挑担。他们扯着我不放,问我要去哪里。我起初不肯说,可被缠得没办法,才把高老太公您的事儿一五一十告诉了他们。他们听后十分高兴,愿意帮咱们拿那妖怪呢。”
高老太公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高才道:“他们说是东土大唐皇帝派来的御弟圣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
高老太公道:“既是远道而来的和尚,想必真有些本事。他们现在何处?”
高才道:“正在门外等候。”
高老太公赶忙换了身衣服,与高才出来迎接,口中唤道:“长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