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味香分店与匠心传
味香斋的晨雾还没散,蒸笼里飘出的麦香就绕着整条街转了三圈。张老头蹲在灶台前,手里拿着长柄木勺,正给刚下锅的红烧肉撇浮沫。油星子溅在他的围裙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小点点,可他半点不在意,眼睛紧紧盯着锅里的肉,像看着自家孩子似的。
“张爷爷,今天的向日葵馒头又卖完啦!” 帮忙的小姑娘阿梅跑进来,手里攥着空空的蒸笼布,脸上满是兴奋,“还有客人问,咱们啥时候开分店呢,说住得远的人,想吃口热乎的太不容易了。”
张老头手里的木勺顿了顿,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犹豫。开分店这事儿,他不是没想过。前阵子林舟和苏清鸢来吃馒头,还劝过他:“张爷爷,您的手艺这么好,开家分店,让更多人能吃到您做的菜,多好啊。” 可他总担心,分店的味道做不正宗,砸了味香斋的招牌。
正琢磨着,门口传来熟悉的笑声。苏清鸢牵着小宇的手走进来,小宇手里还拿着刚画的向日葵画:“张爷爷,我们来吃馒头啦!今天要吃两个,一个夹肉,一个蘸桂花糖!”
张老头赶紧站起来,擦了擦手上的油,笑着说:“好嘞!刚蒸好的,还热乎着呢。” 他转身去拿馒头,苏清鸢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又想起阿梅的话,忍不住说:“张爷爷,阿梅说有客人想让您开分店,您要是想开,我们都能帮您忙活。”
张老头拿着馒头的手顿了顿,递给小宇一个,才慢慢开口:“我也想啊,可我就怕…… 分店的味道做不好。我这手艺,都是几十年练出来的,火候、调味,差一点都不行。要是分店的厨师做不出这个味儿,不是坑了客人吗?”
小宇咬着馒头,含糊不清地说:“张爷爷可以教他们呀!就像苏老师教我们画画,林老师教我们修东西一样,您教厨师做馒头、做红烧肉,肯定能教会!”
张老头看着小宇认真的样子,心里的石头突然松了点。他琢磨了两天,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咱们就开家分店,就在城东,那里住的人多,也方便。”
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来帮忙。林舟帮着找店面,还找人把店面装修得和总店一样,木招牌上刻着 “味香斋分店”,旁边还画了朵小小的向日葵;苏清鸢帮着招聘厨师,面试的时候,还特意让张老头出题,考他们做向日葵馒头和红烧肉;陈默则帮着印宣传单,上面写着 “分店开业前三天,馒头买一送一”。
分店开业那天,天还没亮,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张老头穿着新做的藏青色围裙,站在店门口,给每个客人递上刚蒸好的馒头:“慢点儿吃,不够还有。”
客人接过馒头,咬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和总店一个味儿!张师傅的手艺就是好!”
阿梅忙着招呼客人,笑得合不拢嘴:“大家别急,都有份!咱们分店以后天天都开门,保证让大家吃到热乎的!”
可没高兴几天,麻烦就来了。张老头因为要兼顾总店,不能天天去分店,分店的厨师小李做的红烧肉,渐渐变了味。有客人吃了,皱着眉头说:“这肉怎么这么咸?和上次吃的不一样啊,是不是换厨师了?”
还有客人说向日葵馒头 “面发得太硬,咬着费劲”,甚至有人在网上发帖,说 “味香斋分店味道差,不如总店,再也不来了”。
阿梅急得团团转,赶紧给张老头打电话:“张爷爷,您快来看看吧!客人都反映味道不对,今天的生意比昨天差了一半还多!”
张老头刚在总店蒸好一笼馒头,听到消息,放下手里的蒸笼布就往分店赶。一进分店,就看到小李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勺子,脸色发白。张老头走到灶台前,看着锅里的红烧肉,尝了一口,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盐放多了,火候也差了点,肉没炖烂,咬着柴。”
小李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张师傅,我…… 我照着您教的做,可就是做不出您那个味儿。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盐放少了怕淡,放多了又咸,火候也总掌握不好。”
张老头看着小李着急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他知道小李是个老实人,也想把菜做好,只是没掌握窍门。他叹了口气,说:“别急,我教你。做红烧肉,得用三层肥两层瘦的五花肉,焯水的时候要放姜片和料酒去腥味,炒糖色要用小火,等糖化成深褐色再下肉,盐要分两次放,第一次少放,炖到一半再补一点,这样肉才入味,还不咸。”
他一边说,一边挽起袖子,亲自上手。锅里的糖慢慢融化,变成深褐色,散发出淡淡的焦香。张老头把切好的五花肉倒进去,翻炒几下,肉就裹上了漂亮的糖色。他又加了酱油、料酒、姜片,倒上热水,没过肉,盖上锅盖,说:“火候要中小火,炖一个小时,期间不能开盖,不然香味就跑了。”
小李站在旁边,认真地记着,手里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一个小时后,锅盖掀开,浓郁的肉香飘满了整个厨房。小李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张师傅,太好吃了!和您在总店做的一模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