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头笑着说:“这都是练出来的,多做几次,就熟练了。做馒头也一样,面要发酵到两倍大,手指戳进去不回弹才行,蒸的时候火候要足,水开后蒸十五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
从那以后,张老头每天早上在总店忙完,就往分店跑,手把手教小李和其他厨师做馒头、做红烧肉、做桂花糖藕。他还把自己的秘方写下来,交给小李,上面详细写着每种调料的用量、火候的大小、烹饪的时间,甚至连什么时候翻面、什么时候搅拌,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小李做的向日葵馒头还是有点硬,张老头没说他,只是让他跟着自己做。张老头揉面的时候,教他 “手腕要用力,揉到面团光滑不粘手”;发酵的时候,教他 “用温水发酵,温度控制在 30 度左右,发酵快还均匀”;蒸的时候,教他 “水要烧开再上笼,蒸好后焖两分钟再开盖,馒头才不会塌”。
小李跟着张老头学了一个月,手艺进步飞快。有客人来吃红烧肉,笑着说:“这味儿对了!和总店一样好吃,以后不用跑那么远了!” 还有客人说:“馒头也软了,咬着满口香,还是原来的味道!”
网上的评价也慢慢变好了,有人发帖说 “味香斋分店味道回归,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还有人说 “张师傅太用心了,为了让大家吃到正宗的味道,亲自去分店教厨师,这样的店家太难得了”。
分店的生意又火爆起来,每天门口都排着长队,有时候队伍比总店还长。阿梅忙着招呼客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张爷爷,您看,现在客人比以前还多呢!大家都说,分店的味道和总店一样好!”
张老头站在店门口,看着排队的客人,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刚开始开分店时的担心,想起小李着急的样子,又看看现在客人满意的笑容,觉得一切都值了。
有一天,林舟和苏清鸢带着公益基金的孩子们来分店吃馒头。小宇咬着馒头,对张老头说:“张爷爷,分店的馒头和总店一样好吃!您太厉害了,把厨师都教会了!”
张老头笑着摸了摸小宇的头:“不是我厉害,是小李他们肯学。只要肯用心,什么都能学会。”
苏清鸢看着张老头,心里满是感动:“张爷爷,您这是把自己的手艺传下去了,以后就算您不在店里,大家也能吃到您做的味道。”
张老头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还想再教几个徒弟,把味香斋的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能吃到正宗的家常菜,让大家知道,用心做的菜,才是最好吃的。”
当天晚上,分店打烊后,张老头和小李、阿梅一起,在店里吃了顿简单的晚饭。桌上摆着向日葵馒头、红烧肉、桂花糖藕,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小李给张老头倒了杯酒,说:“张师傅,谢谢您教我手艺,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不辜负您的期望。”
张老头接过酒杯,喝了一口,笑着说:“好,以后这分店就交给你了。记住,做餐饮,最重要的是良心,用料要实在,调味要用心,不能糊弄客人。只要守住这个,味香斋就能一直开下去。”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也洒在 “味香斋分店” 的木招牌上。招牌上的向日葵,在月光下像是活了一样,微微摇曳。张老头看着窗外,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味香斋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他的手艺,会被小李他们传下去,会有更多人吃到用心做的家常菜,会有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温暖和匠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味香斋分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甚至有客人从外地赶来,就为了吃一口张老头教出来的红烧肉和向日葵馒头。张老头也没闲着,他又收了两个徒弟,教他们做味香斋的招牌菜。他还在分店的墙上,挂了很多公益基金孩子们画的向日葵画,客人来吃饭的时候,看到画,都会问起公益基金的事,有的还会主动捐款,说 “要支持张师傅,支持公益事业”。
有一次,张老头去分店,看到一个老客人带着孙子来吃馒头。老客人对孙子说:“这馒头是张爷爷做的,爷爷小时候就吃这个,现在你也吃,以后你有了孩子,还来吃,这就是传承。”
张老头听了,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只是馒头和红烧肉,更是一份传承,一份温暖,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就像公益基金的向日葵花田,一年又一年,开花结果,把阳光和希望传递下去。而味香斋,也会像向日葵一样,永远用心做每一道菜,把这份匠心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喜欢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