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广寒1号”的收割季。苏城的农田里,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穿梭,发出“隆隆”的声响,饱满的稻穗被卷入收割机,金黄的米粒从出料口流出,装了满满一麻袋。周边据点的代表们和非洲区的卡伦、小王都来帮忙收割,大家一边收割,一边交流种植经验,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卡伦站在收割机旁,看着金黄的米粒,兴奋地说:“太神奇了,这么快就能收割完一亩地!等我回到非洲区,也要引进这样的收割机,提高收割效率。”
小王笑着说:“没问题,等收割完,我跟你一起回非洲区,教你们操作收割机,还教你们稻米加工技术,让你们的稻米能卖个好价钱。”
陈砚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成就感——从单一的种植,到全产业链的协作,苏城的农业发展不仅带动了自身的进步,还帮助了更多地区,而这,正是全球协作的真正意义。
傍晚时分,陈砚回到家,发现林慧正和念念、小宇在院子里晒稻谷。金黄的稻谷摊在竹席上,在夕阳的照射下泛着光,念念和小宇正用木耙翻晒稻谷,小脸上满是汗水,却笑得格外开心。
“爸爸,你回来了!”念念看到陈砚,欢快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把稻谷,“这是咱们今天收割的稻谷,明天就能磨成米了,到时候咱们就能吃新米饭了!”
陈砚接过稻谷,放在掌心看着:“不错,这稻谷真好。今天的收割很顺利,卡伦说要把收割机引进非洲区,以后他们的收割效率也能提高了。”
小宇睁大眼睛,好奇地问:“爸爸,非洲区的阿米娜姐姐能吃到新米饭吗?我想让她也尝尝咱们种的稻子。”
陈砚笑着点头:“当然能,等咱们的新米磨好,就给阿米娜姐姐寄些过去,让她也尝尝苏城的新米饭。”
林慧走过来,递给陈砚一杯温水:“今天忙了一天,累了吧?晚饭我炖了鸡汤,还炒了你爱吃的青菜,等会儿就可以吃饭了。”
陈砚接过水杯,喝了一口,心里满是暖意。他看着院子里的稻谷,看着不远处的居民楼里亮起的灯光,忽然觉得,自己曾经在铁皮棚里憧憬的生活,已经变成了现实——有温暖的家,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充满希望的未来,还有全球各地的朋友一起,为了人类文明的复苏而努力。
晚饭后,陈砚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看着全球联络群里的消息。非洲区的阿米娜发来消息,说部落里的菜园又丰收了,番茄和青菜都吃不完,还想跟苏城合作建一个蔬菜加工厂;欧洲区的汉森先生发来了“东方木作体验馆”的设计图,说要请林爷爷做技术指导;美洲区的戴维斯则发来消息,说新型储能电池的订单越来越多,想跟苏城合作建一个海外生产基地。
他点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写苏城下一步的计划:协助非洲区建设蔬菜加工厂、指导欧洲区建设“东方木作体验馆”、与美洲区合作建设海外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筹备明年的“全球农业技术交流会”……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计划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陈砚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忽然想起了三百二十七天前的那个夜晚,自己在铁皮棚里守着接收器,听着外面的风声,心里满是迷茫。而现在,他不再迷茫,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无数人跟他一样,在为了人类文明的复苏而努力。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通讯塔。信号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将苏城的消息传向全球。夏风拂过窗棂,带来了稻田里稻谷的清香,也带来了远方的希望。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