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站在台上,看着这些欢呼的面孔,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工程成就。不是专利,不是奖项,而是这群人共同的骄傲与喜悦。
仪式结束后是庆功宴。在临时搭建的大帐篷里,摆满了藏族特色美食和酒水。周远被一波又一波的祝贺者包围,酒杯不断被斟满又喝空。他看见王铁军正和几个老工人高歌藏族祝酒歌,林涛则被一群年轻技术员围着讲述项目中的惊险故事。
开心吗?卓玛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解酒。
前所未有的开心。周远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地碰触到卓玛的手,一阵微小的电流似乎从接触点蔓延开来,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没有你,就不会有这个项目。
卓玛正要回答,帐篷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接着,几名保安匆匆跑进来,在张明耳边低语了几句。张明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
怎么了?周远走过去问。
外面有抗议者。张明压低声音,说我们的输电线路影响了他们的神山。
周远和卓玛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跟着张明走出帐篷。营地大门外,约二十名藏族民众举着标语牌,安静地站着。标语上写着保护神山圣湖电力不要以信仰为代价等字样。
我去看看。周远说。
我和你一起。卓玛立刻跟上。
走近抗议人群,周远认出了领头的是个年长的藏族男子,穿着传统服饰,神情肃穆。
您好,我是项目技术负责人周远。他用藏语问候道,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老人有些惊讶于周远的藏语,态度稍微缓和:我是岗仁村的村长多吉次仁。你们的电线从我们的神山上方经过,这是对山神的不敬。
周远回忆了一下线路图:您指的是不是东南方向的那座独立山峰?我们确实在那里设置了一个中转塔,但已经避开了所有宗教场所。
不是寺庙问题。老村长摇头,整座山都是神圣的。电线从山顶跨过,就像一条锁链捆住了山神的脖子。
周远一时语塞。作为工程师,他考虑过地质条件、环保影响、技术参数,却从未想过山神的脖子这样的概念。
卓玛上前一步,用藏语与老村长交谈起来。周远虽然能听懂日常藏语,但他们交谈的语速太快,夹杂着许多方言词汇,他只能捕捉到、、等零星字眼。
交谈持续了约十分钟,最后老村长点了点头,对周远说:这位姑娘说得有理。我们不是反对电力,只是希望得到尊重。如果可能,请改变线路走向。
现在的线路已经是最优解。周远解释道,改变会带来技术和成本上的巨大挑战。
山神存在了千万年,而你们的电线才刚架起来。老村长平静地说,谁更应该迁就谁?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中周远的胸口。他看向卓玛,后者轻轻点头。
请给我们三天时间。周远最终说,我们会认真研究您的请求,并给出答复。
老村长满意地行了一个礼,带领抗议人群安静地离开了。
回到庆功宴,气氛已经大不相同。消息传得很快,原本欢乐的宴会现在笼罩着一层阴云。
别理他们,一位当地官员喝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项目是省里批准的,合法合规。几个老头老太抗议算什么?
就是,另一位工程师附和,我们已经做了那么多环保让步,还要怎样?难道为了个虚无缥缈的,再花几百万改线路?
周远注意到卓玛的表情变得僵硬。她放下茶杯,声音不大但清晰:对他们来说,那不是虚无缥缈,而是祖祖辈辈的信仰。
帐篷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卓玛身上。
我没有反对项目的意思。她继续道,只是建议至少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说得轻巧,财务主管冷笑,你知道改线路要增加多少成本吗?工期又要延误多久?
争论逐渐升温。周远看着卓玛独自面对一群工程师和官员的质疑,她的背挺得笔直,眼神坚定却不带攻击性。他突然意识到,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不卑不亢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无论是保护藏羚羊还是尊重当地信仰。
够了。周远终于出声制止,今天是我们庆祝成就的日子,不是争论的时候。我承诺给岗仁村三天时间,这期间我们会认真研究他们的诉求。
张明若有所思地看着周远:你有改线的备选方案吗?
没有现成的。周远承认,但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重新勘测设计。
宴会不欢而散。当最后一批客人离开后,周远和卓玛漫步在星空下的工地。远处,新建成的高压电塔在月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宛如一排列队的钢铁巨人。
谢谢你今天的支持。卓玛轻声说。
周远摇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说实话,我从未考虑过这样的因素。作为工程师,我们习惯用数据和逻辑思考问题。
而我的族人用信仰和传统看待世界。卓玛仰望着星空,两者不一定冲突,只是需要找到平衡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