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清风市市委一号会议室。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坐满了人,却异常安静。只能听到空调轻微的送风声,以及偶尔翻动纸张的沙沙声。与会的是全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个人的脸色都带着几分凝重,眼神中藏着不易察觉的审慎和揣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茶香、皮革味和某种无形压力的复杂气息。
主席位上,市委书记陆明端坐着。他约莫五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面容清癯,神情严肃却不失温和。他面前放着一个白色的陶瓷茶杯,杯身上印着鲜红的党徽。作为半年多前才从省里“空降”到清风市的书记,陆明一直以沉稳务实着称,与本地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贺远山和袁鹏案发后,他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会议的主题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汲取教训筑牢防线”专题学习。这是陆明亲自提议召开的。此刻,他正用平稳而清晰的语调做着开场白,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议室。
“同志们,”陆明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与不少干部有短暂的眼神接触,“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令人痛心,发人深省。它再次警示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必须警钟长鸣。”
他没有直接点出贺远山、魏天明和袁鹏的名字,但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台下不少人微微低下了头,或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坐姿。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学习会,目的不是要追究谁,更不是要搞‘人人过关’,”陆明语气诚恳,“而是要共同反思,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查找我们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希望大家敞开心扉,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打算。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轻装上阵,更好地推动清风市各项事业发展。”
他的讲话既表明了态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会场有些紧张的情绪。接着,几位市委常委和重要部门负责人依次发言。有的谈制度建设,有的谈监督执纪,有的谈理想信念,内容都很充实,但语气大多谨慎,带着官场常见的套路感。
会议进行到中途,按照议程,省纪委工作组的楚峰被邀请做简短发言。当会议主持人念到楚峰的名字时,会场出现了一阵极其轻微的骚动。许多道目光瞬间聚焦到坐在后排靠墙位置的那个年轻人身上。
楚峰站起身,稳步走向发言席。他今天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色衬衫,深色西裤,没有打领带,打扮简洁利落。连日操劳让他看起来有些清瘦,脸色略显疲惫,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清澈而坚定。
陆明是第一次见到楚峰本人。他之前看过楚峰的档案,也听过秦明心副书记的介绍,知道这个年轻的省纪委干部在清风市这场反腐风暴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此刻,他扶了扶眼镜,仔细地打量着这个走向讲台的年轻人。
楚峰在发言席站定,先向主席台的陆明和其他市领导微微鞠躬,然后转向与会干部。他没有拿稿子,只是双手轻轻扶在讲台边缘。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楚峰的声音不高,但透过麦克风清晰可闻,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太相符的沉稳,“我是省纪委工作组的楚峰。非常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工作组近期的一些工作和体会。”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平静地扫过会场。没有咄咄逼人,没有居高临下,反而带着一种理解和共情。
“这段时间,我们在清风市开展工作,接触了很多情况,也看到了很多问题。”楚峰的语气很实在,像在拉家常,“说实话,心情很沉重。看到一些曾经有抱负、有能力的干部,因为一念之差,跌入深渊,毁了自己,也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看到一些本该造福百姓的工程项目,因为私欲作祟,变成了少数人牟利的工具,甚至埋下了安全隐患。作为纪检干部,我们感到痛心,更感到责任重大。”
台下鸦雀无声。不少干部抬起头,认真听着。楚峰没有使用激烈的言辞,但这种平实而真诚的表达,反而更有力量。
“反腐败斗争,不是为了整人,而是为了救人,为了治病树、护森林。”楚峰引用了常见的比喻,但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们认为,查办案件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查处个案,揭示问题,推动整改,完善制度,最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清风市的老百姓能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他谈到了在调查过程中看到的一些基层干部勤恳工作的场景,谈到了普通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也坦承工作组在调查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和压力。他没有回避问题,但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和建设性。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本身就是厚爱。”楚峰最后说道,“希望我们这次的工作,不仅能清除害群之马,更能成为一面镜子,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时常对照检查,警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群众的期盼,也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和良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