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富和赵卫国被调离的决定正式公布后,河阳镇表面上一片风平浪静,但楚峰敏锐地感觉到,水面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正式主持镇党委、政府全面工作的第一天,楚峰早早来到办公室。他需要尽快熟悉全面情况,稳定人心,打开局面。然而,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无形的阻力。
上午,楚峰召集党政班子成员开个短会,沟通近期工作。除了被调离的周、赵二人,班子成员基本到齐,但气氛微妙。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建军态度还算积极,但其他几位副镇长和党委委员,如分管文教卫的孙委员、分管政法的李委员,都显得有些沉默和疏离,回答问题含糊其辞,对具体工作安排不置可否,只说“按楚镇长指示办”,缺乏主动性和建设性意见。
楚峰明白,这些人要么是周国富的旧部,心存观望;要么是被之前的斗争吓怕了,明哲保身。
会议草草结束后,楚峰想找党政办主任王海生要近期的全镇重点工作计划和财政收支简报。王海生磨蹭了半天,才抱来一摞材料,讪笑着说:“楚镇长,有些材料……周书记在的时候,都是他直接掌握的,我这边……不太全。财政所那边,钱所长说有些账目还在整理,报表要过几天才能出来。”
楚峰看着桌上那堆残缺不全、日期混乱的材料,心里冷笑。这是典型的消极怠工,给他这个“临时主持”的下马威。
“王主任,”楚峰语气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我现在主持全面工作,需要了解全镇的真实情况。材料不全,你去协调补齐;账目没出来,让钱有福今天下班前必须把简要情况报给我。这是工作,不是讨价还价。”
王海生额头冒汗,连连点头:“是是是,楚镇长,我马上去催,马上去催!”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
楚峰知道,王海生这种小角色,不过是看风向行事。真正的阻力,来自更高层。
果然,下午,楚峰接到县府办一个副主任打来的电话,语气看似客气,实则带着敲打:
“楚峰同志啊,听说你现在主持河阳镇工作了?年轻人,担子不轻啊!县里领导很关心河阳镇的稳定和发展,特别强调,当前要以稳为主,新官上任,不要急于求成,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敏感事项,要慎重处理,多请示汇报,避免引发新的矛盾。”
楚峰听着这冠冕堂皇的官话,心里明镜似的。这肯定是周国富在县里的“关系”递过来的话,提醒他不要“轻举妄动”,甚至可能是在为周国富遗留的问题打掩护。
“谢谢领导关心,我会把握好工作节奏,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楚峰不卑不亢地回答。
挂了电话,楚峰感到一种无形的网正在收紧。周国富人虽调走,但他的影响力犹在,通过县里的关系和镇上的旧部,依然能对他形成掣肘。
更让楚峰忧心的是群众的态度。他抽空去镇上街道和附近村子转了转,想听听老百姓的声音。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在镇上的集市,他主动跟几个摆摊的农民聊天,询问他们对镇里工作的看法和困难。村民们看到他,先是好奇地打量,然后大多露出谨慎甚至怀疑的表情。
“新来的镇长?哦哦,好,好……”一个卖菜的老农敷衍着,低头整理蔬菜。
“困难?没啥困难,都挺好……”另一个修鞋的师傅含糊其辞。
“领导,我们小老百姓,不懂那些大事……”更多人则是避而不谈。
楚峰能感觉到,老百姓对“镇长”这个身份有着本能的距离感和不信任感。周国富长期把持河阳镇,积弊甚多,群众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早已对镇政府失去了信心。他这个新来的“领导”,在大家眼里,恐怕和之前的没什么两样,甚至可能因为年轻而更不被看好。
只有少数几个胆大的,比如东河村的李老栓,偷偷找到楚峰,焦急地问:“楚镇长,周书记调走了,我那宅基地的事,有指望了吗?”
楚峰只能安慰他:“李大爷,事情要一步步来。周书记调离了,但问题调查需要时间,你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李老栓将信将疑地走了。
晚上,楚峰回到冷清的宿舍,心情沉重。主持全面工作,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艰难。上有县里无形压力的干扰,中有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阳奉阴违、消极观望,下有群众长期积累的不信任和隔阂。周国富留下的,是一个矛盾重重、积重难返的烂摊子,而其势力阴影,依旧笼罩着这片土地。
他知道,自己不能急躁,也不能退缩。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突破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破僵局,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他铺开稿纸,开始梳理头绪,思考如何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比如李老栓的宅基地问题、兴旺砖瓦厂事故的善后赔偿、镇容镇貌的整治等。他必须做出点样子来,让所有人看到,河阳镇的天,真的开始变了!
窗外,夜色深沉。河阳镇的明天,注定不会平静。楚峰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但眼神却愈发坚定。这是一场新的、更复杂的战斗,他必须迎难而上。
喜欢天道正义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天道正义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