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
姜晚的声音不大。
甚至因为连续三天的消耗,带着一种虚弱的沙哑。
可这两个字,却像两颗沉重的铆钉,砸进了走廊里每个人的心里。
星尘。
多么富有想象力,又多么遥远的名字。
它和眼前这台充满了科幻美感的设备,竟然如此贴切。
钱总工花白的头发在空气中微微颤抖。
他的视线,贪婪地描摹着设备上的每一寸细节。
那流畅得不似人造的曲线。
那由多种金属精密拼接,却看不到一丝缝隙的外壳。
那闪烁着深邃幽蓝光泽的主框架,明明是他亲眼看着姜晚用铝勺改造的记忆合金,此刻却像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造物。
没有铆钉。
没有螺丝。
没有焊接。
它浑然一体,宛如天成,静静地立在那里,就散发着一种无声的,却又无比沉重的压迫感。
这哪里是工业品。
这分明是一件来自未来的艺术品。
钱总工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嘶哑得厉害。
“它……它有什么用?”
他问出了所有研究员的心声。
“比之前那个……强在哪里?”
他甚至下意识地回避了“怪物”那个词,仿佛用那个词来形容姜晚之前的作品,都是一种亵渎。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灼灼地看着姜晚。
他们的大脑还在因为这台设备的外形而宕机,但工程师的本能却在疯狂地催促他们,想要探究其核心的功能。
姜晚抬起眼皮,那双深陷的眼窝里,亮得吓人的眸子扫过众人。
她的目光最后落在钱总工身上。
“强在。”
她顿了一下,苍白的嘴唇轻轻开合。
“它不仅能‘听’,还能‘看’。”
看?
这两个字让现场刚刚活跃起来的气氛,再次陷入了死寂。
研究员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茫然与不解。
雷达是“听”回波的,这是常识。
用电磁波去“听”远处的目标。
看是什么意思?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片的年轻研究员忍不住小声嘀咕。
“雷达怎么看?”
没人能回答他。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知识范畴。
姜晚没有再解释。
行动,永远是最好的解释。
她伸出瘦削的手,轻轻推了一下那台名为“星尘”的设备。
设备底部的滚轮无声地滑过地面,平稳得不像话。
她将设备推到走廊一侧,对准了一堵厚重的钢筋混凝土承重墙。
在众人困惑的注视下,姜晚伸出手指,在设备光滑如镜的外壳上,轻轻一点。
嗡。
一声轻微的,充满了科技感的蜂鸣声响起。
被她点击的位置,那块深色的金属外壳,竟然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紧接着,一个长方形的区域缓缓亮起,柔和的蓝色光芒流淌,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晰的屏幕。
光是这一手,就让好几个研究员倒吸一口凉气。
这根本不是他们这个时代能想象的技术。
屏幕上,无数蓝色的数据流飞速闪过,最终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格状界面。
姜晚再次伸出手指,在屏幕上点了几下。
屏幕上的网格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沌的雪花点。
紧接着,雪花点中央开始汇聚,一幅模糊的图像缓缓浮现。
像是在暗房里,一张相纸正在被药水浸泡,画面从无到有。
“这是……”
钱总工忍不住往前凑了一步,眼睛瞪得像铜铃。
图像逐渐清晰。
那是一张三维的透视图。
他们能清晰地看到墙体内部,一根根螺纹钢筋犬牙交错,构成了建筑的骨架。
这就是极限了吗?
不。
图像还在继续向“深处”穿透。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变得半透明,墙体另一侧的景象,开始一点一点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那是一个房间。
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
三个人影正坐在椅子上。
他们的轮廓,他们的动作,都以一种三维线框的形式,被实时地勾勒了出来。
其中一个人影抬起了手臂,做出一个倾倒的动作。
另一个人影则端起了面前的杯子。
他们……他们在喝水!
走廊里,死一般的寂静。
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身体僵硬,大脑一片空白。
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看到了墙壁另一边的景象。
看到了活生生的人。
看到了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个年轻研究员的嘴唇哆嗦了半天,终于用尽全身力气,挤出了一句变了调的惊呼。
“这……这是透视?”
他的声音尖锐,充满了无法置信的骇然。
“我的天……”
另一个研究员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
这哪里还是雷达!
这分明是神话传说里的……千里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