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红星机械厂的轮廓模糊成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
控制室内,只有仪器面板上跳动的微光,映着姜晚毫无波澜的侧脸。
空气里弥漫着老旧电线和焊锡的混合气味,一丝丝钻入鼻腔,却远不如她指尖下的数据流来得真实。
【宿主,这份‘星尘’雷达的技术参数,97.3%的理论推导基于现有公开的物理学框架。】
星火的声音在姜晚的脑海中响起,一如既往的冷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但剩下的2.7%,你加入的‘相位畸变校准’和‘谐振放大’模型,完全是基于22世纪的场论。这就像给一份自行车图纸,悄悄塞进去了核反应堆的设计草稿。】
“公开的知识是最好的伪装。”
姜晚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点,一行行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的数据流淌而过。
“他们能验证的那些真实部分,会让他们对我们想让他们相信的谎言,深信不疑。”
她停下操作,看着屏幕上那个静静待在县城招待所的红点。
那个80.3%的“雪崩式过载”概率,不是她随手写的。
那是经过星火精密计算后得出的最优解。
概率太高,会显得像个拙劣的陷阱;概率太低,又不足以引起对方的最高重视。
这个数字,正好卡在“一个天才设计师在理论验证的最后阶段,因经验不足而犯下的、可能致命的疏漏”这个完美的区间内。
这是一个专为自大的敌人量身定做的认知陷阱。
沉重的脚步声从走廊尽头传来,由远及近,在空旷的地下空间里格外清晰。
周军推门而入,带着一位同事,他们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夜露寒气。他没说话,先是扫了一眼控制室里那些闪烁的屏幕和复杂的线路,最后视线落在姜晚身上。
“鱼,上钩了。”姜晚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咬得死死的。”
周军走到她身边,看着屏幕上那个精准的红点,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不懂那些复杂的数据,但他懂人,也懂斗争。
“就凭一份胶卷?他们会这么轻易相信?”
“会的。”
姜晚调出那份她亲手炮制的“技术定稿”,放大了一处细节。
“这份资料里,百分之九十七的内容都是真的,是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技术极限。他们会动用自己最顶尖的专家去验证,验证的结果只会有一个——这些都是真的,是可行的。”
她指尖轻轻一点。
“当一个人验证了九十七次‘真’之后,他会对剩下的那三次‘假’,失去最基本的警惕。他会下意识地认为,那不是假,而是对方的失误。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周军沉默了。他带来的同事也沉默了。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心中翻江倒海。
他们本以为自己是来保护一个纯粹的技术天才,却发现这姑娘的心思,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个老情报员都还要缜密,手段也更加……致命。
她不仅懂技术,她还懂人心。
“好。”周军民吐出一个字,“接下来,你想怎么做?把这条鱼捞上来,还是顺着鱼线,看看后面藏着什么?”
“捞上来,只能解决一个‘夜莺’。但放长线,或许能扯出他们一整张网。”
姜晚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弧度,带着一丝冰冷的锋利。
“周代表,战争不只是枪炮。有时候,一张图纸,比一个师的兵力更有用。”
她顿了顿,继续说。
“他们现在以为找到了我们的‘阿喀琉斯之踵’,找到了一个可以瘫痪‘天网’的致命漏洞。那么,他们最想做的会是什么?”
周军的思路立刻跟上了她。
“他们会想方设法,在我们未来的系统中,埋下可以触发这个漏洞的‘种子’。或者,在关键时刻,用特定的高频干扰,引爆这个漏洞。”
“没错。”
姜晚打了个响指。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解决’这个漏洞的希望。”
“一个假的希望?”周军立刻明白了。
“一个比漏洞本身更具诱惑力的……诱饵。”
姜晚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那是工程师找到了绝妙解决方案时的特有神采。
“我会再设计一份‘补丁’文件,一份修正‘相位谐振器’过载问题的技术方案。这份方案,会指向一种特定的、极其稀有的合成材料,作为新的谐振核心。”
周军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他瞬间明白了姜晚的整个计划。
这是一个连环计!
第一步,抛出一个看起来致命但可控的“漏洞”,让敌人上钩,并且深信不疑。
第二步,再抛出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敌人如果想验证这个“解决方案”,或者想阻止我方获得这种“稀有材料”,就必然会动用他们在国内潜伏的更深层的力量和资源网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