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在编织一张情报的罗网。
一张用97.3%的真实数据做经线,用2.7%的未来理论做纬线的罗网。
这份伪造的“星尘”雷达参数,在敌人眼中,将呈现出一个极度诱人的形象:一个威力巨大,却因为技术过于超前、研发仓促而存在“致命弱点”的超级武器。
那个所谓的弱点,正是她故意留下的,一个指向“相位谐振过载”的错误引导。
【宿主,这个理论陷阱太明显了。】
星火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一丝困惑。
【任何一个对22世纪场论有基础了解的工程师,都能一眼看出‘相位谐振过载’是可以通过多节点冗余和动态频率补偿来规避的。你留下的这个‘漏洞’,就像是在一扇锁死的钢铁大门上,挂了一把写着‘钥匙在此’的木头锁。】
“对他们来说,这扇钢铁大门本身,就是无法想象的奇迹。”
姜晚的指尖在控制台的按键上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当他们耗尽心力,终于通过那97.3%的真实数据,勉强理解了这扇门的存在时,他们就会对门上那把唯一能看懂的、写着字的木头锁,深信不疑。”
她没有回头,但能感觉到背后多了一个人。
空气中老旧电线和焊锡的味道,被一股淡淡的烟草气息冲开。
是军代表李建民。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那里,魁梧的身躯在跳动的仪表微光下投下巨大的阴影,眉头紧锁,盯着屏幕上刚刚定格的数据流。
“姜晚同志。”
李建民的声音很沉,带着军人特有的沙哑和直接。
“这份最终版的技术参数,我看了三遍。里面关于‘相位谐振过载’的风险评估,是不是太……悲观了?”
他不是技术专家,但作为军代表,他有他自己的敏锐。
他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但他看得懂结论。
那份风险评估报告里,姜晚用最严谨的推演,指出了在特定高频干扰下,“星尘”雷达的相位谐振器有超过80%的概率会发生雪崩式过载,导致整个节点瞬间瘫痪。
这是一个足以让整个项目被一票否决的致命缺陷。
“李代表,您觉得,如果一份情报过于完美,敌人会相信吗?”
姜晚转过身,靠在冰冷的控制台上,平静地看着他。
李建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从口袋里摸出半包皱巴巴的大前门,抽出一根叼在嘴上,却没点燃。
“你的意思是……这是故意的?”
“是请君入瓮。”
姜晚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在昏暗的灯光下,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猎手般的光芒。
“我们截获的情报显示,那个代号‘商人’的间谍,已经将‘天才少女’和‘神秘设备’这两个关键词传了出去。他的上线,现在一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正疯狂地想知道,我们到底在搞什么。”
她伸出手指,在空中虚点。
“所以,我们就给他们一个答案。一个他们最想看到的答案。”
“一个有致命缺陷的超级武器?”李建民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这太冒险了!万一他们真的找到了破解方法,或者……我们内部出现了问题,这个‘缺陷’变成了真的呢?”
“他们找不到。”
姜晚的语气斩钉截铁。
“因为这个所谓的‘缺陷’,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他们以为的‘解药’,其实是剧毒。”
她走到一块战术白板前,拿起笔,飞快地画了几个示意图。
她的画很简单,几个方框,几条连接线,却把一个阴险至极的计划清晰地展现出来。
“按照我设计的这个‘缺陷’,敌人如果想让我们的雷达节点过载瘫痪,只有一个办法:用特定的超高频电磁脉冲,精准地冲击我们的相位谐振器。”
李建民盯着图,顺着她的思路往下想,脸色渐渐变了。
“他们会以为,只要功率够大,频率够准,就能像一把手术刀一样,切断我们‘天网’的神经。为此,他们一定会倾尽全力,去研发这种专门的电磁脉冲武器。”
姜晚放下笔,转身看着李建民一字一句地继续。
“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相位谐振器’在接收到这种特定频率的脉冲时,并不会过载瘫痪。”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一种让空气都为之凝固的力量。
“它会被激活,进入一种特殊的‘反向标记’模式。它会把那道攻击它的电磁脉冲,当成一根导航信标。在一瞬间,我们‘天网’所有的计算力,都会顺着这根‘线’,反向追踪到源头。”
“无论那个源头是在深山里,还是在潜艇上,甚至在万米高空的飞机里。”
“它会在地图上,亮起一个永不熄灭的红点。”
“我们甚至不需要开火,只需要把这个坐标,告诉它周边的国家就行了。”
“一个偷偷摸摸研发超级武器,还想攻击别国国防设施的组织,您猜,他们会是什么下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