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赌约,就此成立。
李振华冷哼一声,带着他的人,气冲冲地走了。
但他没有走远,就守在不远处,他要亲眼看着,这个丫头是怎么把牛皮吹破的!
人潮散去。
砖窑前,又恢复了平静。
周军一脸担忧地看着姜晚:“小晚,你……你这太冒险了。万一……”
“没有万一。”姜晚的语气,斩钉截铁。
她所谓的“分区控温”,当然不是靠什么黑科技。
而是靠最简单的物理原理。
她把李振华的磨球,放在了窑内温度最低,升温最慢的区域。
并且,在磨球的周围,用她自己配制的,一种吸热性能极强的砖坯,做了一个“隔热层”。
这样一来,当窑内中心温度达到1750度时,磨球所在区域的温度,会被巧妙地控制在900度左右。
这个温度,不仅不会熔化高铬铸铁。
反而,是一个绝佳的“回火”温度。
可以消除铸铁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其韧性和耐磨性。
她不是在冒险。
她是在用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给李振华,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热处理工艺”的实践课。
她不仅要烧出自己的砖。
她还要“顺便”,帮李振华,把他那批有瑕疵的磨球,给“治好”。
这,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从下午,到黄昏,到深夜。
砖窑的火,始终没有停。
姜晚和她的三个组员,轮流值守,寸步不离。
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终于,在第二天的清晨,当最后一根木柴烧尽,窑火,渐渐熄灭了。
按照工艺要求,需要等待自然冷却。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煎熬的。
足足等了两天。
第三天上午,开窑的时刻,终于到了!
消息传出,几乎半个厂的人,都涌了过来。
黑压压的人群,将小小的砖窑,围得水泄不通。
李振华站在人群的最前面,双手抱胸,脸色阴沉。
王建国和陈老也赶了过来,站在一旁,神情凝重。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姜晚拿起一把铁镐,交给了张大锤。
“张师傅,开窑。”
张大锤深吸一口气,抡起铁镐,狠狠地砸向了那堵封死的窑门!
......
“哐!”
一声巨响,封住窑门的砖块,应声而碎!
所有人的心,都跟着这声巨响,提到了嗓子眼。
黑压压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无数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被砸开的豁口。
一股夹杂着泥土和金属气息的灼热空气,从窑内扑面而来。
张大锤没有停,他抡圆了铁镐,一下,又一下。
很快,整个窑门,都被拆了下来。
昏暗的窑洞内部,暴露在众人面前。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里面的情景。
李振华更是紧张地攥紧了拳头,他的手心,全是汗。
他既希望看到一滩融化的铁水,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又隐隐害怕看到那一幕,因为那意味着厂里的重大损失。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他备受煎熬。
“让一让!让一让!”
周军和几个保卫科的同事,在前面开路,维持着秩序。
姜晚拿着一个手电筒,第一个走了进去。
陈老和王建国,也跟了进去。
李振华犹豫了一下,也咬着牙,跟了进去。
窑洞里还很热,像一个巨大的桑拿房。
借着手电筒的光,众人看清了里面的景象。
窑洞的中央,整齐地码放着一堆砖块。
那些砖,通体呈现出一种灰白色,表面光滑,棱角分明,看起来……似乎跟普通的耐火砖,没什么两样。
而在窑洞的角落里,一个用特殊砖坯围起来的区域,静静地躺着几十个黑乎乎的铁球。
正是李振华的那批高铬铸铁磨球!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那些铁球上。
李振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最高点!
他几步冲了过去,蹲下身,拿起一个手电筒,仔细地照着。
没有熔化!
没有变形!
每一个磨球,都保持着完美的球形,表面光滑,甚至比放进去之前,还要黑亮几分。
这……这怎么可能?!
李振华的眼睛,瞪得溜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明明记得,自己这批磨球,因为铸造工艺的问题,表面是有一些细微的砂眼和裂纹的。
可现在,那些瑕疵,竟然……全都消失了!
“快!拿出来!拿出来检测!”李振华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尖锐。
几个技术员手忙脚乱地,用铁钳把那些还带着余温的磨球,一个个夹了出来。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
一台早已准备好的便携式硬度计,被搬了过来。
这是最直观的检测方式。
一个技术员,拿起一个磨球,放在硬度计下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