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店铺的老板名叫陈启明,一个三十出头的创业者,眼中带着失败者的不甘与重新来过的渴望。他站在心田便利店里,面对苏晚晴,羞愧又坚定。
“我之前以为做生意就是复制成功模式,”陈启明坦言,“直到亲手尝试,才知道您做到的每一件事都不简单。”
苏晚晴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邀请他参与心田的日常运营。“最好的学习就是亲身经历,”她说,“你会发现,心田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人与人的连接。”
接下来的日子,陈启明像影子一样跟随苏晚晴学习。从清晨的原料验收到深夜的账目整理,从产品研发到社区活动,他亲眼见证了心田的运作全过程。
最让他震撼的是社区活动日那天的场景。居民们不仅来购物,更把这里当作交流的场所:老人们分享 gardening 心得,主妇们交换育儿经验,甚至孩子们也在这里做作业、玩游戏。
“现在我明白了,”陈启明感慨道,“我模仿了表面,却没学到精髓——社区不是销售对象,而是家人。”
在苏晚晴的指导下,陈启明开始改造自己的店铺。他不再简单复制心田的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社区的特点,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运营方式。
令人惊喜的是,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反而取得了成功。他的店铺很快成为另一个社区的枢纽,甚至与心田形成了良性互补。
“竞争不一定是零和游戏,”苏晚晴在社区商业交流会上分享,“可以是共同把蛋糕做大。”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时,新的危机悄然而至。这次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心田内部。
一天清晨,苏晚晴发现心田空间的能量异常波动——不是往常的起伏,而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紊乱。作物生长速度急剧下降,连喷泉的水流都变得断断续续。
“系统警告:检测到内部能量冲突!请立即排查原因!”
苏晚晴仔细检查了所有环节,却找不到明显问题。原料供应正常,生产流程规范,员工状态良好...但空间的能量持续衰减。
更令人不安的是,社区中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老顾客之间的交流减少,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下降,甚至连周奶奶都抱怨“最近大家好像没那么热络了”。
通过情感地图,苏晚晴能看到代表社区连接的光网变得稀疏暗淡,仿佛有什么在暗中侵蚀这些纽带。
“这不正常,”迟屿敏锐地察觉到,“像是某种...能量泄露?”
他们开始深入调查,最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心田空间的能量正在通过某个未知的渠道外泄!更精确地说,是被某种外力在悄悄汲取。
通过系统回溯,他们锁定了能量异常的时间点——恰好与陈启明开始学习的时间吻合!
“不可能...”苏晚晴难以置信,“启明那么真诚...”
但数据不会说谎。每当陈启明在店内时,能量流失速度就会加快;他离开后,流失速度减缓但仍持续。
迟屿面色凝重:“也许他不是故意的,但确实与他有关。”
他们决定暂时不惊动陈启明,而是暗中观察。很快,他们发现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事实:陈启明身上带着一个古老的护身符,那是他家传的物品,最近才重新佩戴。
通过系统扫描,他们确认护身符正是能量流失的渠道!这个古老的物件不知为何与心田系统产生了共鸣,无意中形成了能量通道。
“必须告诉他真相。”苏晚晴决定。
当陈启明得知这个事实时,震惊又愧疚:“我完全不知道...这个护身符是祖母临终前给我的,说能保平安...我最近压力大才拿出来戴...”
他立即摘下护身符,能量流失果然停止了。但心田空间已经受损严重,作物大面积枯萎,连控制台都闪烁着危险的红光。
“系统警告:能量严重不足!即将进入休眠状态!”
更糟糕的是,社区中的连接继续恶化。由于长期能量流失,居民们的情感纽带变得脆弱,许多小事都能引发争执,社区和谐受到严重影响。
“必须尽快恢复能量!”苏晚晴焦急万分。
在系统的指导下,她开始了艰难的修复工作。首先需要收集“重连能量”——只有社区居民重新建立真诚连接时产生的特殊能量。
她组织了“重连日”活动,邀请居民分享疫情期的互助故事。令人感动的是,许多被遗忘的温暖记忆重新被唤醒:邻里间的物资共享,对独居老人的照顾,孩子们为医护人员画的感谢卡...
一个个故事像丝线,重新编织起社区的连接网。情感地图上的光点逐渐亮起,心田空间也开始慢慢恢复。
但能量仍然不足。苏晚晴需要更强大的能量源——“共识能量”,只有在社区达成重要共识时才会产生。
恰逢社区要选举新一届业委会,原本简单的选举因各方分歧陷入僵局。苏晚晴趁机推出“共识工作坊”,帮助居民学习如何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