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女士感知着空间能量:“恐惧的阴影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希望的光明。”
赵明笑着说:“我接到了好多媒体的采访请求,都想了解心田的故事。”
周阿姨为大家倒茶:“风波过后,更需要平静的心。”
薄司寒也难得放松:“我叔叔的落网让薄氏得以重整。董事会已经同意全力支持心田的发展。”
庆祝到一半,苏晚晴悄悄离席,来到二楼的观察台。俯瞰着下方温馨的场景,她心中充满感激。
迟屿跟上来,站在她身边:“在想什么?”
“在想周谨的话。”苏晚晴轻声说,“关于技术可能被武器化的警告。我们有责任确保心田能量不被滥用。”
迟屿点头:“这也是我在思考的。或许我们需要建立伦理委员会,制定使用规范。”
这个想法与苏晚晴不谋而合。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必须被正视。
庆祝结束后,苏晚晴独自留在心田空间。系统发出提示:“成功抵御外部威胁。解锁新功能:‘光明网络’——基于信任和透明的全球连接网络。”
与之前的心田网络不同,“光明网络”更加强调伦理和监督,确保技术不被滥用。这正是苏晚晴所需要的。
她立即启动了“光明网络”,感受到一种更加纯净、更加安全的连接感。这种网络不仅连接心田空间,更连接所有相信真诚和自由的人们。
深夜,当她准备离开时,发现门口放着一束白色百合,附着的卡片上写着:“感谢你守护光明。——一群受益于心田的人”
没有署名,但这份匿名的心意让苏晚晴眼眶湿润。她明白,心田已经深深扎根在许多人心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束光。
回家的路上,月光格外明亮。苏晚晴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从被恶意举报到停业整顿,从幕后黑手浮出水面到雷霆手段解决麻烦。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每一步都让心田更加坚强。
她不再天真地认为前路会一帆风顺,但她确信,只要坚守核心价值,心田就能面对任何风暴。
手机响起,是父亲苏建国的来电:“晴晴,我看到新闻了。你妈妈和我都为你骄傲。”
简单的句话,包含了所有的理解和支持。
挂断电话后,苏晚晴仰望星空,轻声自语:“麻烦解决了,但使命才刚刚开始。”
雷霆手段清除了眼前的障碍,但心田的漫长旅程仍在继续。而这一次,她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而行,去向何方。
星光下,她的身影坚定而从容。无论未来还有多少挑战,心田之光已经点燃,再也无法被熄灭。
随着“新秩序联盟”的瓦解,城市商业圈仿佛经历了一场地震。曾经依附于联盟的企业纷纷转向,寻求与心田的合作机会。媒体的风向也彻底转变,将心田誉为“创新之光”和“商业伦理的楷模”。
然而,在这片赞誉声中,苏晚晴却保持着令人惊讶的清醒。重新开业一周后的清晨,她召集团队开了个简短的会议。
“胜利容易让人迷失。”她开门见山,“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
陈明调出一组数据:“确实,过去三天我们收到了47家企业的合作邀请,其中不乏曾经打压过我们的公司。”
赵明兴奋地补充:“媒体想给我们做专题报道,还有出版社邀请苏姐写自传!”
秦女士感知着团队的能量:“骄傲的情绪在滋生,需要警惕。”
林小满的植物也传递了类似信息:“它们说空间里的能量变得浮躁,不如以前纯粹。”
苏晚晴点头:“这就是问题所在。当我们从被打压者变成成功者,我们是否能保持初心?”
她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建议:拒绝大部分合作邀请,暂停扩张计划,专注于内部整顿和价值重塑。
“为什么?”赵明不解,“这是心田发展的黄金时机啊!”
“因为心田的核心不是规模,而是深度。”苏晚晴解释,“联盟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迷失在控制和权力中。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迟屿支持她的决定:“真正的强大来自于克制,而非扩张。”
薄司寒也罕见地赞同:“薄氏曾经因为盲目扩张差点崩溃。慢下来,有时是更快的进步。”
于是,心田团队开始了为期两周的“价值回归”计划。他们重新审视每一个服务环节,确保其符合心田的核心理念;加强员工培训,深化对心田精神的理解;甚至主动缩减了部分过于商业化的项目。
这一决定起初不被外界理解。有评论认为心田“过于保守”、“错失良机”,但随着时间推移,其效果逐渐显现。
顾客们发现,心田的空间更加宁静和谐,服务质量更加精细入微。那种商业化浮躁感的消失,让心田回归了最初打动人心的本质。
一天下午,一位曾经是联盟成员的企业家私下拜访苏晚晴。这位头发花白的商人坦言:“我观察你们很久了。在胜利面前能保持如此清醒,令我敬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