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句话,让所有人心头一凛。内鬼的阴影,再次浮上水面,而且可能隐藏得更深。
特殊作物被仿制,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抵在了心田的命门上。它不仅带来了直接的商业竞争压力,更试图从根本上瓦解心田的价值主张。心田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理念保卫战。
在迟屿(意识体)的指挥下,团队再次行动起来,一边对外树立标准、引导认知,一边对内深挖隐患、巩固根基。然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对手的攻势越来越没有底线,而隐藏在幕后的黑手,其目的似乎不仅仅是击垮心田,更像是在 systematically(系统性地) dismantling( dismantling) 他们所代表的一切。
风暴愈演愈烈,心田这艘航船,必须在惊涛骇浪中,同时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暗流冲击。而这一次,他们还能否安然渡过?
“星枢”的分析报告如同一份沉甸甸的罪证,清晰地揭示了“灵愈空间”仿制植物背后隐藏的风险。然而,正如迟屿(意识体)所预料的,在没有确凿物理证据的情况下,这份基于能量层面分析的报告,很难直接用于公开指控。心田团队面临着一场更为复杂的认知战和防御战。
陈明和林小满配合“星枢”,加班加点,最终完成了一份名为《自然能量场与人工干预能量场对环境及人体长期影响白皮书》的文档。文档没有提及“灵愈空间”,而是从学术和行业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两种能量场的作用机理、稳定性差异以及对敏感体质的潜在长期效应。文档引用了大量经过“星枢”处理的、看似来自匿名用户和环境的能量波动对比数据,强调了自然、和谐能量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
这份白皮书通过特定的行业渠道和面向高端客户的内部通讯进行发布,并未大规模公开宣扬。其目的不是引发舆论战,而是在专业圈层和核心客户心中,悄然埋下一颗关于“能量健康”的种子,树立起心田作为“自然能量”标杆的形象。
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一些与心田理念相合的高端酒店和养生机构,在收到白皮书后,重新评估了与“灵愈空间”的合作,选择了观望。部分心田的老客户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们追求的正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源自自然的疗愈力量。
赵明调整了“萌芽”计划的宣传策略,不再强调与传统放松服务的区别,而是直接对标市场上那些打着“科技”、“高效”旗号的竞品(包括“灵愈空间”的入门产品)。宣传重点放在“唤醒你与生俱来的宁静力量”、“告别外部依赖,回归内在平衡”等概念上,刻意与那种依靠外部强刺激(人工植物、强声光电磁)的模式划清界限。
同时,他加速推进与几家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理念的高端生活馆、独立书店、瑜伽冥想中心的合作,设立了“萌芽”体验角。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虽然见效慢,但吸引来的用户,往往对心田的理念有更高的认同度,转化率也更高。
迟屿(意识体)关于内部可能存在更深漏洞的警示,让团队不敢怠慢。在“星枢”的辅助下,陈明对心田内部所有接触过特殊作物培育资料和数据的人员、设备、网络日志进行了地毯式的回溯排查。
排查过程异常艰难,对方显然也是高手,清除痕迹的手段非常专业。然而,“星枢”凭借其超越常规的计算能力和对能量痕迹的敏锐感知,最终还是发现了一丝端倪——在园艺师小李提交辞呈前大约一个月,心田内部一个用于记录植物生长环境数据的、看似无关紧要的传感器节点,曾出现过几次极其短暂且微弱的异常数据波动,波动模式与“灵愈空间”仿制植物能量场中检测到的人工干预痕迹,有微弱的相似性!
这个节点并非核心数据接口,权限极低,平时几乎被忽略。但它确实能接触到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结合特定的培育手法,足以推导出一些关键的生长参数!
“内鬼……可能不止一个!或者,对方的手段比我们想象的更隐蔽!”陈明看着“星枢”标记出的异常节点,背后惊出一身冷汗。这个漏洞并非通过人员叛变,而是通过技术渗透,悄无声息地窃取了基础数据!
根据这一发现,迟屿(意识体)立刻下令:
1. 全面升级内部物联网安全协议,对所有传感器和数据进行加密和动态验证。
2. 由林小满和秦女士主导,周阿姨协助,对心田所有的特殊作物培育区进行能量层面的“净化”与“加密”。利用“未萌之钥”残留的能量和林小满的能力,为这些植物打上独一无二的、难以复制的能量印记,并设置能量警戒,一旦有异常能量探知或模仿尝试,会立刻触发警报。
3. 对全体员工进行新一轮的安全意识教育,强调数据保密的重要性,哪怕是最基础的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