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运载车在荒芜的废土上颠簸前行,车轮碾过龟裂的土地和锈蚀的金属残骸,发出单调而沉闷的声响。车窗外,是被旧世界遗弃的风景,铅灰色的天空下,扭曲的建筑骨架如同巨兽的尸骸,无声地诉说着往日的灾难。
苏晚晴靠在车厢内壁,闭目养神。她的意识却并未休息,正通过那道与迟屿意识碎片建立的、无形的连接,高速处理着陈明从前方传来的实时环境扫描数据。迟屿那冰冷的计算力如同最精密的过滤器,将杂乱无章的能量信号和地形信息分类、分析,剔除干扰,勾勒出前方道路最清晰的图景,并提前预警了几个能量异常点和可能存在的辐射陷阱。
这种意识层面的协同作战,效率远超言语交流。苏晚晴只需一个念头,迟屿便能理解她的意图,并提供最需要的辅助。她负责宏观决策与直觉判断,他负责微观计算与风险预控。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在沉默中飞速成长。
“距离目标坐标还有十公里。”陈明的声音从驾驶位传来,打破了车厢内的寂静,“能量干扰开始显着增强,通讯信号出现衰减。我们即将进入‘静默区’。”
苏晚晴睁开眼,目光锐利:“按计划,切换至低功耗潜行模式,关闭非必要电子设备。赵明,放出微型侦察无人机,进行最后一轮路径确认。”
“明白!”
运载车的引擎声骤然降低,几乎微不可闻,车体外部伪装涂层开始模拟周围环境的色彩与能量特征。几架只有蜂鸟大小的微型无人机悄无声息地滑出车厢,如同真正的昆虫般,灵巧地没入前方更加浓重的、仿佛连光线都能吞噬的灰暗雾气之中。
车厢内再次陷入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电流声和几人压抑的呼吸声。气氛变得凝重起来。生命起源研究所的废墟,近在咫尺。
趁着这个间隙,苏晚晴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脑海中那份来自父亲的、标记着《苏正宏研究日志(绝密·残)》的电子文档上。之前的留言揭示了宏观的真相,而这本日记,或许将展现更多细节,以及……父亲的心路历程。
她不再犹豫,用意识“点”开了那份文档。
没有华丽的界面,只有一行行简洁却沉重的文字,伴随着父亲那疲惫而坚定的声音,再次在她意识中缓缓流淌。与之前预设的留言不同,日记的内容更加私人,也更加……破碎。
新历前5年,3月12日
“……‘摇篮协议’的底层代码解析取得突破,但结果令人不安。那并非简单的重启程序,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格式化’与‘覆盖’。所谓的‘火种保存’,或许只是将文明最精华的部分,变成‘母亲’数据库里冰冷的标本。我们真的在创造希望吗?还是在为最终的毁灭,准备更精美的祭品?”
新历前3年,11月7日
“……晚晴今天问我,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我无法告诉她,有些‘星星’,可能是正在被‘净化’的世界最后的光……她还那么小,不该承受这些。但我必须记录下一切,如果……如果未来有一天,她不得不面对……”
新历前1年,7月22日
“‘母亲’的活性在增强。它似乎察觉到了我们的‘方舟’计划。全球范围内的能量异常现象频发,像是它在……‘搜索’。时间不多了。我将‘未萌之钥’的核心权限与晚晴的血脉绑定,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能保护她,或许也是保护‘希望’本身的方法。‘锁’的意义,不在于禁锢,而在于……延迟。为真正的生机,争取时间。”
毁灭日,零时
“……失败了。‘方舟’引擎过载,‘母亲’的力量……无法抗衡……但我留下了‘火种’,留下了‘钥匙’,也留下了……‘源’。在研究所最深处的‘心源密室’……那是苏氏一族守护了无数代的秘密,是连‘母亲’也无法完全理解的……最初之力……晚晴……我的女儿……对不起……未来的路……要靠你自己了……”
日记在这里突兀地中断,最后几行字迹甚至带着一丝仓促和混乱,仿佛是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强行记录。
苏晚晴的指尖微微颤抖,即使早有心理准备,父亲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绝望、挣扎与那深沉的、几乎要将她淹没的父爱,依旧让她心如刀绞。他早已预见了结局,却依旧在绝望中,为她,为这个世界,埋下了最后一颗希望的种子。
“心源密室”……“最初之力”……
父亲反复提及的这两个词,与密钥信息中的“最初之源”相互印证。那里存放的,恐怕是比“虚拟胚芽”更加古老、更加接近本源的某种力量。
就在这时,负责侦察的赵明突然低呼一声:“首领!陈工!你们看这个!”
车厢内的小型战术屏幕上,传来了无人机传回的最新画面。在穿过一片浓郁的能量迷雾后,前方赫然出现了一片相对“干净”的区域。一座半埋于地下的、由某种奇特暗银色金属构成的庞大建筑群遗迹,如同沉睡的巨兽,静静地匍匐在废墟之中。建筑表面布满了扭曲和熔毁的痕迹,显然经历了可怕的冲击,但其主体结构却异常完整,散发着一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冰冷的科技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