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提供的线索,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多年的秘匣,让龙普陀和尚的形象从一个模糊的符号,变得有血有肉,也让佛牌的来源有了清晰且合乎逻辑的路径。万小雅的研究方向变得更加明确和坚定。她不再仅仅将佛牌视为一个孤立的分析样本,而是将其放置在一个由特殊天体矿物、古老秘传工艺、人性欲望与时代背景交织而成的宏大叙事中去理解。
在魏博士所在的高能物理实验室以及材料科学领域的几位资深学者协助下,对佛牌样本以及老张提供的仿品碎片的研究进入了更深入的阶段。高精度的同步辐射、原子探针断层扫描等尖端技术被运用起来,试图在原子乃至更微观的尺度上,揭示那种独特“自组织”结构的奥秘。
初步结果显示,龙普陀所使用的“天石”(陨铁)本身,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经历了极端的高温高压,内部形成了地球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被称为 “拓扑缺陷嵌套” 的复杂结构。这种结构本身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极其微小的能量陷阱和转换器。而龙普陀那套神秘的锻造工艺——特定的植物汁液(可能含有某些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酶)、矿物淬火剂(可能提供了特定的离子环境)以及缓慢的、伴随特定声波频率(诵经)的冷却过程——仿佛是一套精密的“引导程序”,并没有破坏这种天然结构,反而像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编程”和“放大”,使其内部电子自旋、晶格振动等行为被“锁定”在了一种高度有序的协同状态。
这就解释了那微弱而规则的能量反馈——它并非主动辐射强大能量,而是像一把结构极其精密的锁,只对特定范围的、极其微弱的能量波动(比如?可能是人脑在高度专注或特定情绪状态下的某种生物电磁场特征)产生“共振”或“响应”。 这完美地契合了它作为“法器”被赋予的、影响佩戴者精神状态的潜在功能原理!龙普陀不懂量子物理,但他凭经验和直觉,找到了一套与自然造物“对话”的方法。
这个发现让整个研究团队都为之振奋。这意味着,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种未知的材料,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天然复杂结构和特定外场诱导的“材料功能化”原理。如果能够掌握其机制,其应用前景将远超最初的想象,可能为下一代低功耗信息处理器、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甚至新型的神经界面技术提供全新的思路。
然而,科学研究的突破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和更广阔的问号。那块最初的“天石”来自哪里?龙普陀的锻造工艺细节究竟是什么?那些特定的植物和矿物是什么?这些依然是未解之谜,也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必经之路。
就在万小雅团队沉浸在微观世界的奥秘中时,云清朗那边的现实世界,也因佛牌的余波,泛起了新的涟漪。
老张负责的文物走私案取得了进展。他们顺藤摸瓜,抓获了几个负责运输和销售的中间商,根据他们的口供,最终指向了一个活跃在西南边境、行事极为隐秘的跨国走私团伙。这个团伙不仅走私文物,还涉及稀有矿物、濒危动植物制品,甚至与一些地方武装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那种特殊材质的仿古佛教器物,只是他们众多货品中的一种,据说是由境外某个隐蔽的作坊提供。
“那个作坊的位置非常偏僻,靠近‘金三角’边缘,情报显示,那里不仅有工匠,可能还有一个小型的研究点,似乎在持续尝试改进仿制工艺。”老张在案情通报会上对云清朗说,“我们怀疑,赵建国死后,他掌握的部分不完整的佛牌资料,可能流落到了这个团伙手中,他们正在试图‘复原’甚至‘优化’这种技术。他们可能也意识到了这种材料的特殊价值,不仅仅限于文物造假。”
这个消息让云清朗警觉起来。如果这种具有潜在未知应用价值的材料和技术,被不法分子甚至某些别有用心势力掌握和进一步发展,后果不堪设想。这已经超出了普通文物案的范畴,涉及到了更深层的安全和战略利益。
他立刻将情况向上级做了详细汇报,并建议提升该案的级别,与边防、国安等部门进行协同侦查。同时,他也将这一最新动态告知了万小雅。
万小雅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的基础科学研究,无意间竟与国家安全和前沿科技竞争联系在了一起。这让她更加迫切地希望尽快彻底破解佛牌的秘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可能到来的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动,也为防范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压力和动力并存。她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中,与魏博士团队的协作也更加紧密。他们开始尝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逆向推演龙普陀的工艺。他们分析佛牌表面残留的微量有机和无机成分,试图确定那些植物汁液和矿物淬火剂的可能种类;他们模拟不同的声波频率和热力学过程,观察对合成类似材料结构的影响……这是一个浩大而繁琐的工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套失传的密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