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介
一、残荷
我总觉得,二字,带着一种清瘦的风骨,像极了深秋池塘里的残荷。
不是盛夏时节那种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繁茂,也不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而是繁华落尽之后,留在池塘里的那些干枯的荷梗和破败的荷叶。它们或斜斜地插在水中,或横卧在水面上,姿态各异,却都透着一股不屈的倔强。
我家附近有一个小池塘,每到秋天,我总会特意绕路去看那里的残荷。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荷塘上,给那些干枯的荷梗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荷叶大多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变成了黄褐色,边缘卷曲着,像被岁月揉皱的纸。有的荷叶中间还破了几个大洞,露出下面平静的水面。
但我最喜欢看的,是那些荷梗。它们虽然干枯,却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有的直直地指向天空,有的则弯曲成一个优美的弧度,仿佛在与命运抗争。即使被狂风暴雨打得倾斜,也绝不会轻易折断。偶尔有几只麻雀落在荷梗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荷梗微微晃动,却始终屹立不倒。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蜻蜓停在一根折断的荷梗上。那根荷梗只剩下半截,斜斜地插在水中,看起来脆弱不堪。但蜻蜓却毫不在意,静静地停在上面,仿佛那是世界上最安稳的栖身之所。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残荷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它不迎合世俗的审美,不追求外在的繁华,只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孤傲和执着。
就像那些历史上的狷介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却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宁折不弯,即使身处逆境,也绝不改变自己的初心。他们或许不被当时的人理解,甚至被视为,但他们的精神却像这残荷一样,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如今,冬天来了,池塘里的残荷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但我知道,等到明年春天,它们又会重新发芽、生长,再次展现出生命的力量。而那份的风骨,也会像这残荷一样,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提醒我要坚守自己的内心,不随波逐流。
二、孤松
在我老家的后山,有一棵孤零零的松树。它生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周围没有其他的树木,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和杂草。但它却长得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像一个孤独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山林。祖父说,这棵松树,最有的品性。
小时候,我总爱爬上后山,去看这棵孤松。它的树干粗壮坚硬,树皮粗糙,布满了深深的裂纹,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树枝向四周伸展着,像一双双有力的手臂,想要拥抱整个天空。松针是深绿色的,尖锐而坚硬,即使在冬天,也依然保持着翠绿,不畏惧严寒。
有一年夏天,下了一场特大暴雨,还伴随着狂风。村里的很多树木都被吹倒了,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我担心这棵孤松也会出事,就冒着雨跑到后山去看。只见狂风把松树的枝叶吹得剧烈摇晃,树干也被吹得弯下了腰,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折断。但它却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岩石,顽强地抵抗着狂风暴雨的袭击。
暴雨过后,我再次来到后山。看到那棵孤松依然屹立在岩石上,虽然有些枝叶被吹断了,但树干却依然挺拔。那一刻,我深深被它的顽强和执着所感动。我想,这就是的品性吧——不依赖他人,不畏惧艰难险阻,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后来,我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很少有机会再去看那棵孤松了。但我总会想起它在狂风暴雨中顽强抗争的模样,想起它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甚至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每当想起那棵孤松,我就会重新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要像它一样,在困境中坚守,在孤独中成长。
去年冬天,我回到家乡,特意去后山看那棵孤松。它比以前更加高大挺拔了,枝叶也更加繁茂。我站在它的脚下,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我知道,这棵孤松不仅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更承载着一种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三、寒江
我喜欢在冬天的时候去江边散步。不是春天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生机盎然,也不是秋天那种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意浪漫,而是冬天那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冷和孤寂。
冬天的江水,颜色是深灰色的,看起来平静而深邃。江面上偶尔会有几艘渔船,渔夫穿着厚厚的蓑衣,戴着斗笠,静静地坐在船头钓鱼。他们的身影在空旷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渺小,却又异常坚定。我想,这就是的意境吧——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即使身处孤独和寒冷之中,也绝不放弃。
有一次,我在江边遇到了一位老渔夫。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精神却很矍铄。他告诉我,他已经在这条江上钓鱼几十年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来这里。我问他,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还要来钓鱼呢?他笑了笑说:我钓鱼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吃鱼,只是喜欢这种安静的感觉。在江边坐着,看着江水流动,什么都不用想,心里特别踏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