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临点了点头。
“是的,总理事。”
“机身是我们用特种钢材一体铸造的,可以最大程度消除加工时的震动。”
“里面的核心部件,比如主轴、伺服电机和数控系统,也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精度方面,可以稳定控制在微米级别。”
听到这里,总理事再也忍不住了。
他伸出手,轻轻触摸着机床冰凉坚硬的外壳,口中喃喃自语。
“厉害!”
“真是厉害啊!”
他看得是啧啧称奇。
国内不是没有五轴机床,甚至某些研究所也能拿出精度不错的样品。
但那是什么?
那是样品!
是实验室里,一堆专家教授耗费无数心血,不计成本堆出来的宝贝疙瘩。
跟源能精密车间里这种,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安静稳定运行的工业母机,完全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后者是能下场干活的壮汉。
“之前去北方重工,他们也给我看他们的宝贝,一台从德国进口的二手五轴机床。”
总理事感慨万千,他背着手,一边看一边说。
“那台机床,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二十四小时恒温恒湿,开机都要走一堆流程。”
“哪有你们这个敞亮!”
“就这么放在车间里,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总理事的随行人员里,有几位是专门负责工业领域的干部。
他们听着总理事的话,再看看眼前这台充满力量感的国产设备。
脸上的表情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这东西的战略意义,太大了!
它意味着国家在尖端制造领域,真正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底气。
总理事回头,深深地看了康临一眼。
“小康,我就知道你不简单。”
“又是搞电池,又是搞材料,现在连工业母机都给你搞出来了。”
“你到底还藏了多少东西?”
总理事的语气带着点开玩笑的嗔怪,但眼神里的欣赏和期许,浓得化不开。
康临只是平和地回应。
“总理事,我们只是在国家需要的领域,尽自己的一份力。”
“说得好!”
总理事重重地点头。
他看了看手表,随行的秘书立刻心领神会,小声提醒道。
“总理事,时间已经超出预算四十分钟了,下一家单位……”
总理事摆了摆手,打断了秘书的话。
“超时了就超时了!”
“跟下一家单位打个招呼,让他们多等等。”
“今天在源能集团看到的,比我跑十家单位的收获都大!”
这话的分量,重如泰山。
在场的源能集团高管们,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
结束了源能精密的参观,总理事一行人终于准备离开。
临上车前,总理事拉着康临的手,郑重地拍了拍他的手背。
“小康,放手去干!”
“需要什么政策支持,需要解决什么困难,直接打我办公室的电话!”
“国家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康临用力地点了点头。
“谢谢总理事。”
送走了总理事的车队,康临长舒了一口气。
他转过身,脸上的谦和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沉稳。
“走,回会议室。”
“开个短会,安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
众人立刻跟上他的脚步,返回了行政大楼的会议室。
气氛,从刚才的陪同视察,瞬间切换到了紧张高效的工作模式。
会议室里,众人刚刚坐定。
源能汽车的总经理秦世龙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面前的笔记本电脑。
“康董,总理事前脚刚走,我这后脚就得跟您汇报个好消息!”
秦世龙的声音洪亮。
“咱们那款‘探路者’硬派越野车,首批量产计划已经排定了!”
康临抬手示意他继续。
“说具体点。”
“好嘞!”
秦世龙清了清嗓子,指着投影屏幕上的PPT。
“按照我们目前的产能规划,第一阶段,年产能可以做到五万台。”
“这还是因为初期需要磨合生产线,等明年生产线全面优化完成。
年产十万台打底,十五万台努努力也能够到!”
“市场合作方面,国内排名前十的汽车经销商集团。
已经有八家跟我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批车的铺货渠道完全不用愁。”
他顿了顿,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最关键的是意向订单!”
“康董您猜猜,光是这段时间,咱们收到了多少意向金?”
不等康临回答,他自己就公布了答案。
“一个亿!”
“整整一个亿的意向金!”
“这还只是咱们官网渠道收到的,每笔订单一万块的意向金。
也就是说,光是等着提车的铁杆粉丝,就有一万个!”
“这还没算上一些单位的采购意向。
比如西部几个省份的林业、地矿部门,都对咱们的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