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从舞台穹顶落下,像一束温暖的追光,稳稳裹住第一个迈步的姜玉儿。她双手攥着银灰色话筒,指节因微微用力泛出浅白,裙摆随着脚步轻晃 —— 刚才还在后台攥着衣角深呼吸,此刻站在舞台中央,脚下的红色地毯仿佛给了她莫名的底气,连呼吸都慢慢稳了下来。
身后的电子大屏开始 “滋滋” 闪烁,荧光绿的数字从 1 到 30 飞速滚动,像在跳一场急促的数字舞。台下瞬间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 “数字” 与 “她” 之间来回切换。姜玉儿抬眼扫过屏幕,深吸的一口气还没吐完,清脆又坚定的声音已经透过话筒传遍剧场:“停!”
话音落地的瞬间,数字像被按下暂停键的陀螺,“咔嗒” 一声定格在 “08” 上。紧接着,白色的题目在黑色背景板上缓缓展开:《年轻人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看到题目的刹那,姜玉儿眼底 “唰” 地亮起一层光,嘴角忍不住向上扬了扬 —— 心里早已经悄悄喊了声 “耶!”,要不是还站在台上,她差点就要蹦起来。这道题哪里是 “巧合”?备战第三轮时,她特意把网上那篇刷屏的《青年与时代》演讲稿找出来,逐字逐句改成自己的风格:把 “宏大叙事” 换成 “爸妈的唠叨”,把 “抽象的责任” 变成 “摆地摊的良心”,连语气停顿都对着镜子练了不下十遍,现在那些句子还在脑子里 “排队”,熟得像刻在心里一样。
她抬手理了理耳边的碎发,话筒贴到唇边时,脸上已经绽开一个超级自信的笑,连眼睛都弯成了月牙:“老师们!同学们!先跟我互动一下 —— 大声告诉我,我们是哪个群体?”
台下有人愣了愣,随即有人喊出 “二零后!”。姜玉儿笑着挥了挥手,像个带动气氛的小太阳:“对!我们是‘二零后’!一个注定要在未来的历史书上,写下属于我们名字的群体!”
这句话像颗小石子,在台下激起一片会意的轻笑。前排有个扎马尾的女生跟着点头,后排的男生还举起拳头喊了声 “没错!”。姜玉儿等笑声稍歇,眼神扫过全场 —— 从评委席的老师,到观众席的学弟学妹,再到舞台侧台探头的姬雅蕊,她的声音里多了几分认真:“大家有没有想过?十年后、二十年后,银行里签字的行长,公司里拍板的企业家,甚至为我们这个国家掌舵的人…… 都会是我们‘二零后’。等整个社会的‘接力棒’真的交到我们手上时,我特别想问一句:我们要带着这个世界,往哪里走?”
话音刚落,她故意顿了顿,语气突然转了个弯,带了点小俏皮的无奈,连肩膀都轻轻垮了垮,像在跟台下分享小秘密:“当然啦,我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风口浪尖,像英雄一样指点江山。就像我自己 —— 高考前总觉得‘未来要干大事’,可真到了塞大,看着身边要么是竞赛获奖的‘学霸’,要么是能歌善舞的‘才子’,才发现自己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粒小尘埃,是社会这个大机器上,一颗普普通通的小螺丝钉。”
说到这里,她突然皱起眉头,模仿着爸妈平时说话的腔调,声音故意压得低了些,还悄悄叉起腰:“高中那会儿,我爸妈天天在我耳边‘念经’:‘姜玉儿!学习就是一切!考不上顶尖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这话一出口,台下瞬间爆发出一阵大笑。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拍着大腿笑,连评委席上的一位女老师都忍不住捂嘴轻笑 —— 谁没听过爸妈类似的 “唠叨” 啊!姜玉儿看着台下的反应,眼底闪着狡黠的光,继续说:“那时候天天被‘高压政策’盯着,刷题到半夜,背单词到口干,总算挤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一脚踏进塞大。现在想想,当时既算圆了爸妈的梦,也算是成功‘逃脱’了他们的‘实时监控’!”
“哈哈哈!” 笑声更大了,连舞台侧台的李梦夏都跟着笑出了声。姜玉儿等笑声渐渐平息,刚才还带着笑意的眼神突然软了下来,她微微歪着头,像在认真思考,语气里带了点真实的迷茫:“可到了大学,我又开始问自己:我还要像高中那样拼命学吗?成绩好与坏,对未来到底有多大影响?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生,没有特别厉害的天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梦想,面对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世界,我到底能做点什么呢?”
台下静了下来,刚才还在笑的人也慢慢收了笑容,有人轻轻点头 —— 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在心里问过自己。就在这阵安静里,姜玉儿突然眼睛一亮,像突然解开了难题的孩子,身体微微前倾,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藏不住的力量:“后来啊,有天晚上我在操场跑步,吹着风突然就想通了!有一件事,是咱们这代人,一辈子、无论如何都得做到的 ——”
她故意停了一秒,话筒被握得更紧,每个字都加重了语气,像在跟台下的人郑重约定:“那就是:在我们慢慢变老的路上,绝对!绝对不要堕落!绝不要变成我们年轻时候,最讨厌、最看不起的那种大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