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下期待的目光愈发炽热,压轴登场的姬雅蕊缓缓起身。她抽到的题目是 10 号 ——《我们该怎么解读自由?》。和此前的选手一样,她并未提前背诵稿件,但这个自带沉静气场的女孩,打小就爱琢磨这类关于人生本质的深奥问题,仿佛 “思考” 本就是她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她的眼眸亮晶晶的,藏不住 “终于轮到我了” 的雀跃,连指尖都带着几分期待的轻颤,全然不见临场的紧张。
她稳步走上舞台,冰蓝色的追光缓缓落下,像一层薄纱温柔地裹住她。开口时,她的声音空灵得像雨后山涧的清泉,叮咚作响,却每一句都精准戳中人心:“老师们,同学们!诗人裴多菲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说这话时,她特意放慢了语速,清亮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叩问的重量,“大家静下心想想,这话是不是恰好戳中了我们灵魂最深处的渴望?”
“我们穷尽一生奔波、努力,追的不就是那个叫‘幸福’的终点站吗?” 她轻轻歪头,语气里满是真诚的思考,“可幸福的真谛到底是什么?说穿了,不就是心灵彻底放飞、无拘无束的自在吗 —— 而这份自在,正是自由啊!”
紧接着,她收起轻松的语调,清晰明了地为 “自由” 下了定义:“自由到底是什么模样?翻遍字典我们会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是远离恐惧、不被奴役、不受伤害,能安心去做自己想做的正当之事,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舒坦状态。”
“但是!” 话音刚落,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通透的清醒,“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就意味着,真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本就少得可怜。更多时候,我们都像陷在泥潭里,被烦恼和困难缠得动弹不得。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她微微前倾身体,清冷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抛出第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 —— 人生啊,束缚重重!枷锁密布!此处是陷阱,彼处是深渊,无论身处家庭、校园还是职场,时时处处总有人指手画脚。归根结底,我们的生活缺乏自由!”
“那么,” 姬雅蕊的目光陡然锐利,像探照灯般扫过全场,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犹豫与迷茫,“是谁偷走了你的自由?” 她故意停顿两秒,等台下的思绪跟着起伏,才一字一句给出答案:“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因为你心里的生命之火还不够旺盛,旺到能烧断世界给你套上的种种锁链。” 她抬手比划着 “挣脱” 的动作,语气里满是力量,“唯有当你强大到足以自我“发电”,不再依赖他人的光芒,方能拥有挣脱那些“不得不”束缚的底气——诸如“不得不妥协”、“不得不将就”、“不得不隐忍”、“不得不低头”。如此,方能推开“自由”之门,真正掌控自我,成为主宰命运剧本的导演!”
话音刚落,她的语气陡然严肃,像在所有人心里划下一道红线:“可我必须问一句:当你手握力量、拥有自由时,是不是就能随心所欲,甚至折断别人的翅膀来成全自己?”
“不!绝对不行!” 她斩钉截铁地否定,声音里带着对 “底线” 的坚守,“缔造我们共和国的伟人曾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些依仗自由欺凌他人者,终将点燃反噬的熊熊烈焰 —— 火势不仅会吞噬他人,亦会将自身拖入牢笼。‘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非虚言,而是宇宙间的铁律!”
随后,她话锋一转,温柔地揭示了自由的 “隐藏伴侣”:“所以大家看,自由从来不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她身边永远跟着一个形影不离、生死相依的 CP—— 这个 CP 的名字,叫‘约束’。”
“约束和自由,更像一对共生的连体婴,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姬雅蕊的比喻里满是诗意,却又无比透彻,“没有约束的自由,就像瞬间炸完就消散的烟花,看着绚烂,实则转瞬即逝;而没有自由的约束,那就是密不透风的铁笼子,能把人逼得喘不过气。” 她顿了顿,继续解释:“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契约精神、团队纪律…… 这些看似‘条条框框’的东西,从来不是自由的敌人。恰恰相反,它们是自由最靠谱的守护神!”
为了让道理更易懂,她举了个生动的例子:“这就像轨道之于火车:只有稳稳行驶在轨道上,火车才能自由调整快慢、奔向目的地;一旦脱离轨道,所谓的‘自由’,不过是冲向毁灭的‘自杀’—— 它违背了自由的本质,还亲手埋葬了所有‘继续自由’的可能!”
她把比喻推向顶点,每一句话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大家不妨思考那些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他们表面上行使了“结束生命”的自由,然而当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他们也永远失去了“选择活下去”的自由 —— 这份看似“自由”的决定,恰恰亲手扼杀了所有自由的可能性!” 话音落下时,全场陷入了极致的寂静,连呼吸声都变得轻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