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说服郭威起兵!用“清君侧”占道义高地
邺都府衙的书房里,烛火在夜风里明明灭灭。郭威攥着刘承佑的密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密诏上“就地诛杀郭威及其党羽”的字迹,像淬了毒的针,扎得他心口发疼。柴荣站在一旁,看着郭威眼底翻涌的悲愤与犹豫,知道此刻正是说服他起兵的关键。
“父亲,”柴荣先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刘承佑连您的远亲都不放过,如今又下密诏要杀咱们全家,这已经不是猜忌,是赶尽杀绝!咱们再退让,只会让他得寸进尺,到时候不仅咱们活不了,邺都的百姓也会跟着遭殃!”
郭威猛地抬头,眼里满是血丝:“可我曾受先帝恩惠,起兵就是谋逆,我怎能做这种事?”他一生征战,为后汉立下汗马功劳,即便刘承佑昏庸,“忠君”的念头仍像枷锁,让他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
柴荣早料到他会这么说,从怀中掏出一张布帛——正是之前画的“敌我势力对比图”,他指着上面的“后汉朝廷”一栏,语气加重:“父亲,您说的‘先帝’早已驾崩,现在的陛下是刘承佑!他听信宠臣谗言,滥杀功臣,百姓怨声载道,这样的君主,根本不配得到忠诚!您看这图,后汉的禁军一半是您的旧部,周边藩镇也多不满刘承佑,咱们只要举兵,肯定能一呼百应!”
郭威的目光落在布帛上,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郭威势力”那栏标注的“民心支持”“邺都兵权”,呼吸渐渐急促。柴荣趁热打铁,又拿出一份名册:“这是咱们暗中联络的将领名单,已有十五位将领愿意跟着您,兵力足有三万!只要您点头,咱们明天就能誓师,以‘清君侧’的名义出兵,名正言顺!”
“清君侧?”郭威愣住了,这个名义既不会落下“谋逆”的骂名,又能师出有名,确实比直接起兵稳妥得多。
“对!清君侧!”柴荣语气激昂,“咱们就说刘承佑身边有佞臣挑拨离间,咱们起兵不是反陛下,是帮陛下清除奸佞,还朝堂清明!这样一来,不仅能凝聚人心,还能让刘承佑找不到理由讨伐咱们,甚至可能让他的禁军倒戈!”
他怕郭威还在犹豫,又补了一句:“父亲,您想想郭荣哥,想想府里的家眷,想想邺都的百姓!咱们要是不反抗,刘承佑的屠刀迟早会落到所有人头上!您难道要看着咱们辛苦守护的一切,都毁在一个昏君手里吗?”
这话戳中了郭威的软肋。他想起被刘承佑杀害的远亲,想起病床上还在担心安危的家人,想起邺都百姓对他的信任,心里的犹豫终于被悲愤取代。他猛地将密诏拍在桌上,声音铿锵:“好!就按你说的办!明日誓师,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讨伐佞臣!”
柴荣心里松了口气,连忙上前一步:“父亲英明!咱们现在得赶紧做三件事:第一,让将领们秘密集结兵力,守住邺都城门,防止刘承佑的人突袭;第二,起草起兵檄文,把刘承佑的昏庸和佞臣的罪状写清楚,传遍周边州县,争取民心;第三,再派使者去契丹,确认他们不会趁虚入侵,避免两线作战。”
郭威点点头,立刻叫来心腹将领,吩咐他们按计划行事。书房里顿时忙碌起来,有人去联络兵力,有人去准备檄文,有人去安排使者,原本压抑的气氛,渐渐被一股破釜沉舟的决心取代。
柴荣看着郭威沉稳指挥的样子,知道这场仗已经赢了一半。他刚想坐下歇口气,就看到郭荣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父亲,荣儿,不好了!邺都守将李继勋突然关闭了西城门,还说要‘效忠陛下,捉拿反贼’,咱们的人根本进不去!”
郭威和柴荣都愣住了。李继勋是郭威的老部下,之前一直表态支持郭威,怎么会突然倒戈?柴荣心里一沉,立刻反应过来:“肯定是刘承佑的人早就收买了他!西城门是邺都的粮道,要是被他守住,咱们的粮草很快就会耗尽!”
郭威也急了,要是粮草被断,就算起兵也撑不了多久。他刚想下令强攻西城门,柴荣却拦住他:“父亲,不能强攻!西城门防守坚固,咱们强攻会伤亡惨重,还会让李继勋更坚定地投靠刘承佑。不如咱们先假装撤退,引诱他打开城门,再趁机夺取城门!”
郭威皱着眉:“怎么引诱他?李继勋现在肯定提高了警惕。”
“咱们可以放出消息,说契丹要入侵,咱们要率军北上抵御,让李继勋以为咱们怕了他,想放弃邺都。他要是想邀功,肯定会打开城门追击咱们,到时候咱们再杀个回马枪,就能拿下城门。”柴荣解释道,这是他从现代“诱敌深入”战术里学来的思路。
郭威觉得这个主意可行,立刻安排士兵散布消息,同时让将领们做好埋伏准备。果然,没过多久,就有士兵来报:“将军,李继勋打开西城门了,带着五千士兵追出来了!”
“好!”郭威眼神一凛,“按计划行事!”
柴荣跟着郭威来到城楼上,看着李继勋的士兵越追越近,心里却突然涌起一股不安——李继勋虽然是个武将,却也不算愚蠢,怎么会这么轻易就上当?他会不会有后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