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的晨光刚驱散最后一丝阴霾,民生仓库外便已排起领粮的长队,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尚未褪去,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已送到柴荣案前。驿卒浑身尘土,甲胄染霜,跪地高声禀报:“陛下!契丹辽穆宗听闻北汉灭亡,龙颜大怒,已集结五万精锐骑兵,由耶律敌禄残部引路,突袭我瀛、莫二州,边境守军拼死抵抗,城池岌岌可危,恳请陛下火速增援!”
柴荣手中的朱笔“啪”地落在奏疏上,鲜红的墨迹晕染开来,如同边境流淌的鲜血。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赵匡胤与刘继业,沉声道:“辽穆宗倒是来得快!北汉刚灭,便迫不及待要夺回河东屏障,真当我大周是软柿子不成?”
赵匡胤上前一步,躬身请战:“陛下,契丹骑兵虽凶悍,但五万大军长途奔袭,必定疲惫。臣愿率禁军驰援边境,定能将其击退!”
刘继业也拱手道:“陛下,臣熟悉契丹战法与瀛、莫二州地形,愿随赵将军一同前往,戴罪立功!”他刚归顺不久,正欲借一场胜仗证明忠心。
柴荣点了点头,走到地图前,指尖重重戳在瀛、莫二州的位置:“瀛、莫二州是燕云门户,一旦失守,契丹便能长驱直入,威胁中原腹地。赵将军为主帅,刘将军为副帅,率五万禁军即刻出发,务必守住二州!”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契丹此次来势汹汹,耶律敌禄新仇旧恨叠加,必然疯狂反扑。你们切记,不可轻敌,可采用‘坚壁清野’之策,先守住城池,消耗敌军锐气,待朕后续率主力赶来,再一举将其歼灭!”
“末将遵令!”两人齐声领命,转身快步离去,筹备出兵事宜。
柴荣望着两人的背影,心中暗忖:辽穆宗此举,既是报复,也是试探。若不能重创契丹,日后收复燕云,必将更加艰难。他当即下令:“传旨各州,加紧囤积粮草,调拨军械,支援边境;同时命韩通将军从忻州率军东进,牵制契丹侧翼,形成夹击之势!”
此时的瀛州城外,契丹大军已展开猛攻。辽穆宗亲自坐镇中军,身着黄金铠甲,面目狰狞地嘶吼:“攻破瀛州,烧杀抢掠,为北汉报仇!”
五万契丹骑兵如同黑云压城,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他们轮番冲击城门,箭矢如暴雨般射向城头,城墙上的后周守军奋力抵抗,滚石、火油不断落下,却难以阻挡敌军的攻势。
瀛州刺史李延渥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站在城头指挥作战。他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契丹军,脸色凝重:“弟兄们,守住瀛州,就是守住中原!身后便是家园,绝不能让契丹贼寇踏入一步!”
守军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涨,一次次将爬上城墙的契丹士兵击退。然而,契丹军人数众多,攻势凶猛,守军伤亡逐渐增多,城墙也多处受损,眼看就要被攻破。
“刺史大人,契丹军攻势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副将浑身是血,焦急地喊道。
李延渥咬紧牙关,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再坚持片刻!陛下定会派援军赶来!传我将令,死守城门,凡后退者,立斩不赦!”
就在此时,契丹军阵中突然响起一阵号角声,攻势暂缓。耶律敌禄骑着战马,出现在阵前,高声喊道:“李延渥,识时务者为俊杰!北汉已灭,你们孤立无援,若开城投降,我主愿封你为瀛州节度使,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李延渥怒喝一声:“耶律敌禄,休要猖狂!我大周将士,宁死不降!你若有本事,便来攻城,我李延渥奉陪到底!”
耶律敌禄冷笑一声,挥了挥手,契丹军再次发起猛攻。这一次,他们动用了撞城锤,巨大的木锤撞击着城门,发出“咚咚”的巨响,城门摇摇欲坠。
李延渥心中焦急,他知道,城门一旦被攻破,瀛州便会沦为人间地狱。他亲自率领亲兵,守住城门内侧,准备与契丹军展开巷战。
与此同时,莫州的战况也同样惨烈。契丹军分兵一半,攻打莫州,莫州刺史刘汉凝率领守军拼死抵抗,多次击退契丹军的进攻,但守军伤亡惨重,粮草也日渐匮乏。
“刺史大人,契丹军切断了我们的粮道,城中粮草只够支撑三日了!”一名士兵禀报。
刘汉凝脸色一变,心中暗叹:难道莫州真的要失守了?他望着城外的契丹军,心中充满了绝望。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尘土飞扬。李延渥登上城楼望去,只见一面“赵”字大旗在风中飘扬,正是赵匡胤与刘继业率领的援军赶到了!
“援军来了!援军来了!”瀛州守军见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士气大振。
赵匡胤率领大军,直奔契丹军大营。他看到契丹军正集中兵力攻打瀛州城门,心中一喜,下令道:“刘将军,你率两万骑兵,迂回至契丹军后方,突袭其大营;我率三万大军,正面冲击敌军阵形,解救瀛州!”
“末将遵令!”刘继业领命,率领骑兵悄悄绕向契丹军后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