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庆典结束后的第七日,东境青枫林的“灵脉护民驿站”终于建成。驿站通体由灵木打造,屋顶铺着泛着淡绿光的灵草瓦,既能遮风挡雨,又能吸收灵脉之力,为驿站内部提供温和的灵力;驿站大门两侧挂着木质牌匾,左边刻着“灵脉护民”,右边刻着“民护灵脉”,牌匾上还缠绕着细小的灵木根须,风一吹,根须轻轻晃动,像在向来往的村民打招呼。
清晨的阳光刚透过灵木窗棂照进驿站,小雷就带着便携监测仪和灵脉培育术手册赶了过来。驿站一楼的“护灵知识区”里,早已摆好了十几张木桌,桌上放着灵脉滋养手册、护灵工具包,还有培育灵脉新苗的幼苗盆;二楼的“灵脉监测区”里,灵汐调试好的小型监测仪正亮着绿光,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青枫林周边灵脉的灵力波动,旁边还放着林苗特意留下的探灵木须,供村民们学习使用。
“小雷大人,您来啦!”驿站门口,李猎户正带着几个村民打扫卫生,他手里握着灵脉松土铲,将驿站周围的土壤翻得松软,“我们一大早就过来了,想着把驿站收拾干净,等会儿好给村里的人讲护灵知识。”小雷笑着点头,蹲下身,从背包里拿出几株灵脉新苗——这些新苗是用灵脉培育术培育出来的,比普通幼苗更粗壮,叶片翠绿,根须上还裹着淡淡的灵韵,“今天咱们先教大家培育新苗,等大家学会了,就把这些新苗种在青枫林的灵脉边缘,扩充灵脉范围。”
说话间,村民们陆续赶到驿站,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背着竹筐的老人,还有拿着笔记本的少年,不一会儿,驿站一楼就坐满了人。小雷走到讲台前,将灵脉新苗放在桌上,又打开灵脉培育术手册,手册上的图文清晰地标注着培育步骤:“培育新苗分三步,第一步是选土,要选灵脉周边的‘灵壤’,这种土壤里含有的灵力多,还能和新苗的根须快速融合;第二步是埋苗,要把新苗的根须舒展好,埋在土壤里两指深,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会闷坏根须,太浅会让根须吸收不到足够的灵力;第三步是滋养,埋好苗后,要浇少量灵泉水,再撒一层碾碎的灵脉滋养晶粉末,帮助新苗扎根。”
为了让村民们看得更清楚,小雷拿起一个幼苗盆,先从驿站外铲了一勺灵壤,放在盆里,用手指在土壤中间挖了一个小坑:“大家看,坑的深度刚好两指,把新苗放进去时,要轻轻把根须散开,这样根须才能更好地吸收土壤里的灵力。”说着,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新苗放进坑里,再用土壤把根须埋好,又从灵玉瓶里倒出少量灵泉水,均匀地浇在土壤上,最后撒上一层滋养晶粉末。
“滋啦!”滋养晶粉末刚接触土壤,就化作一缕缕绿光,融入新苗的根须中,新苗的叶片瞬间亮了几分,还轻轻晃动了一下,像是在感谢。村民们看得眼睛都亮了,妇人怀里的孩子伸出小手,想要触碰新苗,妇人连忙按住孩子的手,轻声说:“别碰,这是灵脉新苗,要好好保护。”
接下来,村民们开始亲手尝试培育新苗。李猎户率先拿起幼苗盆,他选的灵壤格外松软,挖的坑深度也刚好,埋苗时动作轻柔,很快就完成了培育:“小雷大人,您看我培育的怎么样?能活吗?”小雷凑过去一看,新苗的根须舒展,土壤湿度适中,滋养晶粉末也撒得均匀,忍不住点头:“做得太好了!这株新苗肯定能快速扎根,不出半个月,就能长到半尺高。”
可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老人皱着眉头走了过来,他手里的幼苗盆里,新苗的叶片已经有些发黄:“小雷大人,我按您说的步骤做的,怎么这苗还是发黄了?”小雷立刻接过幼苗盆,先检查土壤,发现土壤里的灵力很充足,再轻轻拔出新苗,一看根须,顿时明白了:“老人家,您的根须没有舒展好,根须缠在了一起,吸收不到灵力,所以叶片才会发黄。”
说着,小雷小心翼翼地将缠绕的根须理顺,又重新选了灵壤,按照步骤将新苗埋好,浇上灵泉水,撒上滋养晶粉末:“您看,根须要像这样散开,才能接触到更多的土壤,吸收更多的灵力。下次培育时,先把根须理顺,再放进坑里。”老人认真地看着,点点头:“原来是这样,我记住了,下次肯定不会再弄错了。”
小雷又耐心地指导了几位村民,帮他们解决了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村民浇水太多,导致土壤积水,他就用灵脉松土铲在土壤里挖了几个小孔,排出积水;有的村民滋养晶粉末撒得太多,导致新苗灵力过盛,他就用灵木之力,轻轻疏导新苗体内多余的灵力。
一个时辰后,所有村民都学会了培育新苗,每个人都培育出了属于自己的灵脉新苗,脸上满是成就感。小雷带着大家来到青枫林的灵脉边缘,这里的土壤已经被李猎户等人翻得松软,还标记好了种植的间距:“大家按标记的位置种植,每两株新苗之间隔三尺,这样新苗长大后,根须不会互相缠绕,能更好地吸收灵脉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