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九分。
一辆其貌不扬的国产电动车,悄无声息地滑进了槐树胡同,在13号院门口准时停下。
柳箐月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心不在焉地刷着手机,耳朵却一直竖着。
听到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电机声,她抬起头,透过窗户看了一眼。
来了。
秦哲口中那个“上面”派来的“合伙人”。
她放下手机,心里跟堵了团棉花似的,上不去下不来。
昨天秦哲把一个亿的黄金送来时,那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她可没忘。
什么狗屁条件,不就是明晃晃地派个监工来吗?
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来人要么是个笑里藏刀的老油条,要么是个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气息的冰块脸特工。
门铃没响,来人直接敲了敲门,笃,笃,笃,三下,不轻不重,节奏稳定。
柳箐月调整了一下表情,走过去拉开了院门。
门口站着的,却是一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女孩。
看起来也就二十三四岁,和自家表妹赵茜茜大个6-7岁的样子。
扎着一个利落的马尾,没有一丝碎发。
身上是一套灰色的户外运动装,裤脚塞在专业的登山鞋里,显得干净利落。
她没化妆,皮肤是那种常在户外活动才会有的健康小麦色,五官清秀耐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那双眼睛。
里面黑白分明,干净得像山里的泉水。
她背着一个几乎有半人高的巨大双肩包,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了些什么。
柳箐月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她几眼,心里那点预设的戒备和敌意,莫名其妙就散了几分。
这姑娘……看着不像来当监工的,倒像是隔壁大学里要去野外搞科考的女大学生。
“柳小姐,你好,我是林晚。”
女孩率先伸出手,声音和她的人一样,干净,没有多余的起伏。
“你好,柳箐月。进来吧。”
两人的手短暂地握了一下,林晚的手心干燥温热,带着一层薄茧。
柳箐月将她让进客厅,刚关上门,就看到二楼楼梯口探出一个小脑袋。
赵茜茜正满眼好奇地往下瞅,接触到柳箐次的目光,立刻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嗖地一下又缩了回去。
“喝点什么?”柳箐月随口客气了一句。
“白水就行,谢谢。”
林晚一点儿也不拘谨,走到沙发旁,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先将身后那个巨大的双肩包卸了下来,“咚”的一声闷响,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
那沉闷的落地声,让柳箐月眼皮一跳。
这得有多重?
紧接着,在柳箐月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林晚拉开背包拉链,开始从里面掏东西。
一个厚实的军绿色硬壳笔记本电脑,“duang”的一声放在了红木茶几上。
一个手持式的、长得像电钻的土壤成分分析仪。
一个便携式显微镜。
七八个用密封条封好的、贴着白色标签的样本袋。
还有一整套大大小小的试管和培养皿。
柳箐月眼角抽了抽。
好家伙,这是把哪个研究所的墙角给撬了?这是打算在我家客厅当场开个农业科技发布会?
“柳小姐,秦组长应该已经跟你说清楚我的任务了。”
林晚没理会柳箐月呆滞的表情,她径直在沙发上坐下,打开电脑。
屏幕亮起,显示出的是一堆复杂的图表和数据,根本不是普通的电脑桌面。
她说话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用尺子量过,精准又冷静。
“从今天起,我将作为技术顾问,全权负责评估你从‘特殊渠道’带回的所有物品的农业及生物学应用价值。”
她一边说,一边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转向柳箐-月。
“这是我们对你之前提供的‘陇平神米’和‘源生藜麦’的完整逆向基因谱系分析报告。”
“我们的结论是,你的‘货源地’,存在一个与地球生态体系截然不同,但农业潜力极其巨大的古代文明。”
林晚那双一直平静的眼睛里,此刻竟燃起一簇火苗,像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闪着灼人的光。
柳箐月凑过去看了一眼,屏幕上那些螺旋状的基因图谱和密密麻麻的数据她一个也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她理解林晚话里的意思。
她的心跳,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
“所以,基于这个重大发现,我们为你,也为我们自己,制定了第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林晚指尖在触摸板上轻轻一点,页面切换。
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古朴的植物图鉴,泛黄的纸张质感,笔法古拙。
上面画着一种柳箐月从未见过的作物,它的穗子比寻常谷物要大得多,根系异常发达,虬结在一起,旁边还有几行柳箐月看不懂的古篆。
“这是我们从一本名为《齐民要术》的古农书佚失篇章的残页里,复原出的植物图像,我们将它命名为‘盐生黍’。”
林晚指着屏幕,声音里多了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