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社团联合会议结束后,苏晚抱着厚厚的手绘稿文件夹,和陆屿并肩走出教学楼。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沙沙响,赵曼琪刚才在会上的话还回荡在耳边:“这次‘数字与手绘融合展’,苏晚负责核心手绘场景,陆屿带队做数字建模,两周后必须出成品。”
“压力好大。”苏晚轻轻叹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边缘,“我想画梧桐林里的星空夜景,可不知道怎么跟数字建模结合才自然。”
陆屿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她,伸手帮她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刘海:“别慌,我们一起想办法。下午没课,去画室碰一下思路?我带建模团队的初稿过来。”他的指尖带着淡淡的温度,瞬间驱散了苏晚心里的焦躁。
“好。”苏晚点头,看着他眼里的笃定,突然觉得再难的任务也有了底气。
下午的画室里,阳光透过天窗洒在画桌上,铺展开一片暖光。陆屿带来了计算机社的建模初稿,打开笔记本电脑递给苏晚:“我们初步做了梧桐林的3D框架,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屏幕上的虚拟梧桐林枝叶交错,细节做得格外逼真,可苏晚看着总觉得少了点温度。“这里的梧桐叶太规整了,”她指着屏幕说,“真实的梧桐叶在风里会有弧度,还有星空的光影,我想让星星的光落在叶子上,有斑驳的闪烁感。”
陆屿身边的学弟张磊皱了皱眉:“可这样建模难度会翻倍,而且渲染时间要多花三天,可能赶不上进度。”
苏晚的话顿在嘴边,心里有点失落——她知道张磊说得有道理,可还是想把作品做到最好。陆屿察觉到她的情绪,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转头对张磊说:“按苏晚的想法改,进度我来协调,晚上加个班,有问题我解决。”
张磊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陆哥说了算。”
等计算机社的人离开后,画室里只剩下苏晚和陆屿。“会不会太麻烦你们了?”苏晚小声问,手指攥着画笔杆。
“怎么会?”陆屿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你的手绘是灵魂,我们的建模只是骨架,灵魂要鲜活,骨架才能立起来。再说,能帮女朋友实现想法,是我的荣幸。”
苏晚的脸颊瞬间发烫,低头在画纸上勾勒起梧桐叶的动态弧度,心里却甜丝丝的。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泡在了画室和计算机社的实验室之间——苏晚每天画到深夜,把梧桐叶的卷曲角度、星空的光晕层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陆屿则带着团队反复调整建模参数,哪怕是一片叶子的摆动幅度,都要和手绘稿比对十几次。
周五下午,矛盾还是爆发了。苏晚拿着修改后的手绘稿找到陆屿,却发现他团队做的星空建模和自己的设想差距很大——虚拟星星的光晕太生硬,完全没有手绘里的柔和感。
“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苏晚把画稿拍在桌上,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急躁,“我跟你说过,要像月光洒在水面上的朦胧感,不是这种刺眼的白光。”
连续加班熬红了眼的张磊忍不住反驳:“苏晚学姐,我们已经调整五次了!再改下去渲染根本来不及,而且这种朦胧感在数字模型里很难呈现,观众根本看不出差别!”
“怎么会看不出差别?这是作品的灵魂啊!”苏晚的声音提高了些,转头看向陆屿,“你也觉得不用改吗?”
陆屿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既心疼又无奈。他知道苏晚对作品的执着,也理解团队的进度压力。“张磊,你们先出去一下,我和苏晚聊聊。”他支开团队成员,画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我知道你想做到最好,”陆屿拉着苏晚坐下,递给她一杯热牛奶,“但我们确实没时间反复调整了。要不这样,我们折中一下?保留你手绘里的光晕线条,我用分层渲染的方式模拟朦胧感,虽然不如你想要的完美,但至少能兼顾效果和进度。”
“可这样就不纯粹了。”苏晚咬着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做作品,我想做到无可挑剔。”
陆屿看着她委屈的样子,心里的坚持瞬间崩塌。他伸手擦掉她眼角的泪珠,声音放得极柔:“别哭,是我考虑不周。听你的,按你想要的效果改,进度我来扛,大不了我们通宵赶工,一定能赶上。”
苏晚愣住了,看着他眼里的宠溺,心里的委屈突然变成了愧疚。“其实……张磊说得也对,”她吸了吸鼻子,小声说,“不用完全按我的想法来,你的折中方案很好,我们试试吧。”
陆屿笑了,捏了捏她的脸颊:“傻丫头,早说啊,害得我差点以为要哄你一晚上。
两人重新坐在电脑前,苏晚指着手绘稿讲解细节,陆屿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整参数。夕阳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刚才的争执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只剩下默契的配合。
等终于确定好最终方案时,窗外已经漆黑一片。陆屿关掉电脑,牵着苏晚的手走出画室:“饿不饿?带你去吃点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